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標靶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本身免疫系統混亂而對抗自己的組織器官。國外報告顯示帶DR4基因病患約佔40%,但實際原因仍不明。

大部分為20-40歲,男女好發比約1:3。主要發生在手腳關節,也可能有其他症狀少數發生。主要目前使用藥物治療,天氣變化等上呼吸道、肺部感染,也會使關節腫痛。發病時會有關節腫痛,若不使用疾病緩解的抗風濕性藥物或生物製劑治療,將會使關節持續破壞更加嚴重。

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以藥物治療控制,有兩三種以上疾病緩解藥物,少部分病人依條件可申請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治療。

疾病緩解的抗風濕藥物治療(非類固醇藥物),持續治療可控制改善70%-80%病患狀況。生物製劑利用特定標靶,例腫瘤壞死因子為媒介發炎物質,利用抗體或腫瘤壞死因子接受器,與其結合以減少發炎機會,阻止繼續發炎。生物製劑問世約十年,可減少臨床上看不見的關節發炎與侵蝕,其效用也較快。生物製劑以酵母菌或無害細菌製造,對特定生物分子進行特定作用,與傳統治療不同。目前許可的生物製劑為Enbrel(恩博)、Humira(復邁)、MabThera(莫須瘤)。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惡化的重要關鍵。

20110716廣播專訪: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劉烈邦教授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