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兒治療 把握0-6歲黃金期
一些從小在動作平衡、器官功能、語言溝通上有發展遲緩、落後情形的幼童,臨床上顯示,若能早期發現、診斷並治療,把握0-6歲接受早期療育的黃金期,可以延緩動作遲緩狀況,甚至促進拿湯匙、盥洗、如廁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一名現年5歲的小弟,出生第2天經檢查患有癲癇,6個月時開始接受職能、物理、語言療育,目前雖然頭部、眼球、吞嚥及肢體動作、口語能力仍尚未能隨意控制,需要配置各種輔具,但小弟對周遭環境的理解已進步到2歲以上的程度。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劉越萍表示,發展遲緩兒療育的項目包括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專業醫療團隊會針對發展遲緩兒的獨特性提供療育治療。
 
據台北市衛生局101年度統計,因發展遲緩接受療育治療的服務量以職能治療佔最多(36%),「職能治療」是由醫療專業人員與家長之晤談、測驗、評估與瞭解孩子的狀況後,針對孩子的需要提供適當的療育,包括精細動作訓練、輔具諮詢及使用訓練、口腔動作訓練及感覺統合治療。
 
北市聯醫職能治療師黃俐貞建議,對於一些需要輔具的孩子,家長除了選擇適合的輔具,在家中營造適合孩子學習、發展的有利環境,更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條件。家長可藉孩子的生活經驗,引導其模仿練習生活自理能力,如進食;並與孩子一起學習正確使用輔具的方法,學習初期多鼓勵孩子,增進其喜好與信心,以及提供孩子整體配合的醫療服務、家庭生活、學校教育,可促進孩子發展。
 
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家長如果擔心孩子的動作發展跟不上其他同齡孩子,需經醫師徹底檢查確定原因,一但發現疑似或確定發展遲緩,就應儘速前往設有早期療育部門的醫院接受療育!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