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檢到生產 選擇適合的醫師&醫院
打從開始孕育新生命,每位媽咪都希望自己可以平安順利度過孕期,以喜悅的心情迎接寶寶到來。懷胎9個多月的日子中,準爸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產檢了解寶寶的狀況,要如何選擇最「投緣」的醫師和醫院,更是一點都馬虎不得的關鍵──究竟該不該非名醫不選?離家近好還是醫院設備比較重要?什麼時候該收拾行囊準備入院待產?面對生產大事,多一分了解就可以增添一分安心,關於選擇適合的醫師和醫院,妳需要知道的還有更多更多……
 
媽咪安心!
在進入「選擇適合的醫師和醫院」主題前,首先,我們要帶孕媽咪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提醒孕媽咪們,倘若妳屬於高危險妊娠族群的一員,務必和熟悉妳身體狀況的醫師進一步討論,了解是否需要至醫療資源更充沛的大型醫院就診。
 
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依臨床經驗來看,僅有一成左右的孕媽咪屬於高危險妊娠,其他多數皆為正常懷孕,不用過於緊張。」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沈孟勳表示。可是若身為妊娠高危險群,也意謂孕期需要更完備的醫療照顧,倘若未知狀況發生時才有充足的能力應對。
 
振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尤三立說明,高危險妊娠的孕婦進行產檢時,醫師會提醒生產時可能面臨的併發症及危險性,如有需要也會轉診至醫學中心繼續追蹤,以減低孕婦的不安全感。
 
有鑑於此,雖然醫學上並未刻意將生產的高危險群分類,但兩位醫師也依身體狀況整理出四大類型,除了提醒孕媽咪定期產檢的重要,也格外留心健康狀況與生產安全:
 
第一類型》孕前即有特殊病史
心臟疾病
到了懷孕中後期,孕媽咪血液大幅增多使心輸出率增加、加重心臟負荷,若患有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四尖瓣狹窄等心臟疾病,容易因此感到氣喘吁吁。而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可能在孕前已長期服藥控制病情,懷孕後應主動提醒醫師,讓醫師替您調整更合適的藥物。
 
心血管疾病
孕前原先就患有慢性高血壓,雖然和懷孕引起的高血壓疾病無絕對關連,但患者演變成子癇前症或子癇症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所以在孕期更要注意血壓是否獲得妥善控制。
 
慢性過敏如氣喘
並非患有氣喘就不能懷孕,但懷孕期間務必要規律使用性質安全的藥物,避免誘發氣喘。嚴重氣喘的患者還有另外一個隱憂──若選擇自然產,可能在用力的過程中在產檯上氣喘發作,雖然發生機率極低,卻也突顯孕媽咪控制氣喘得宜的重要性。
 
B型肝炎帶原者
如果媽媽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平時應定期抽血追蹤病情,避免免疫力低下而引發猛爆性肝炎。也因為擔心孕媽咪將B型肝炎垂直傳染給寶寶,所以新生兒要注射免疫球蛋白,降低感染機會。
 
慢性糖尿病
在孕前即患有糖尿病者,流產的機會比一般人稍高一些,一旦順利懷孕,也要比一般人更注意血糖的控制。
 
甲狀腺機能異常
甲狀腺在控制內分泌的中樞扮演著重要角色,甲狀腺機能異常又以「甲狀腺機能亢進」較為常見,通常患者需要服藥控制病情,如順利懷孕也應該主動告知醫師,讓醫師調整為更安全的藥物,將甲狀腺問題控制得宜,避免引發嚴重又危急的「甲狀腺風暴」。
 
自體免疫疾病
有自體免疫疾病者常有習慣性流產的困擾,常見如紅斑性狼瘡(SLE)、抗磷脂抗體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如果患者順利懷孕,務必要同時配合婦產科與風溼免疫科的醫師治療、密切追蹤免疫狀況,確保媽咪和寶寶的健康安全。
 
第二類型》曾進行子宮手術或有流產經驗
子宮曾動過手術
現代有不少女性孕前因為子宮肌瘤或肌腺症動過手術,尤三立醫師建議,應該至少間隔一年以上、讓子宮傷口得到較好的復原,之後再考慮懷孕。而選擇生產方式時,應優先考量剖腹生產的方式,避免強力宮縮導致子宮破裂的可能。沈孟勳醫師提醒,若這一胎媽咪想選擇自然產也並非完全不可,前提是手術與生產相隔夠久、這一胎寶寶體型較小、媽媽本身骨盆腔鬆弛度足夠,經醫師評估認為子宮破裂風險不高,仍可考慮採取自然生產。
 
曾剖腹生產3次以上
如果胎次較多且進行超過3次的剖腹生產,因為子宮反覆多次被撐大,為了避免懷孕後期子宮壁較薄造成出血、破裂,建議選擇至大醫院進行剖腹生產,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曾有流產經驗
若女性曾有流產經驗,甚至連續流產3次或3次以上(即為習慣性流產),建議至醫院檢查確認原因,了解是否有子宮異常、內分泌異常、遺傳基因異常或免疫機能異常等問題。
 
子宮手術後,植入性胎盤機率較高
一般來說,胎盤在寶寶出生後會隨子宮收縮被娩出體外,但剖腹產次數多或曾多次人工流產,發生植入性胎盤的機率也較高,這是因為反覆於子宮壁形成傷口,會使得胎盤深入子宮肌肉層難以脫落,可能在生產時引發大出血。拜醫療技術進步的幫助,現在植入性胎盤已經可以在產檢時透過超音波確診,此時建議孕媽咪轉至大醫院生產,才有更良好的醫療資源應變突發狀況。
 
第三類型》孕期引發的疾病
妊娠糖尿病
女性在懷孕前並非慢性糖尿病患者,但懷孕後血糖利用率變差,所以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的糖尿病典型症狀,未控制得宜不僅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過快、胎兒過重,還會增加難產、肩難產、剖腹產的發生率,也因為寶寶體型壯碩,將使自然產的困難度增高。
 
子癲前症
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同時伴有蛋白尿或水腫的症狀,即為子癲前症(除了上述狀況還合併痙攣,則為子癲症),常見的發生高危險群如多胞胎妊娠、遺傳性高血壓、曾為妊娠高血壓患者等。
 
前置胎盤
胎盤在胎兒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具有分泌賀爾蒙、代謝廢物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胎盤會附著於子宮上半部,所謂的「前置胎盤」則是指胎盤附著在近子宮頸口的位置,或許孕媽咪不見得會感覺明顯的疼痛不適,但隨著子宮日益增大,胎盤與子宮頸的交界過度拉扯,可能會造成撕裂傷甚至引發大出血。
 
多胞胎妊娠
孕媽咪的子宮就像是小寶寶的房子,當入住的房客人數越多,空間自然更加擁擠,發生早產、妊娠併發症的機率也比單胞胎來得高。所以,懷多胞胎的孕媽咪當然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並且和醫師密切配合產檢。
 
第四類型》體重或年齡因素
此一類型的孕媽咪本身並無特殊疾病,只要體重或健康狀況控制得宜,不一定非得到大醫院生產不可,但畢竟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大不相同,孕媽咪應和了解妳身體狀況的婦產科醫師進行討論。
 
孕前體重過輕或過重
(1)    孕前體重過輕:體重過輕表示媽咪本身可能吸收能力不佳、營養不良,亦有可能使胎兒體重跟著偏低,發生的早產機會較大。
 
(2)孕前體重過重:體重過重是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因素之一,孕期易有高血壓問題、心肺的負荷也比一般人重。
 
懷孕年齡超過34歲
在醫學上,當女性懷孕年齡超過34歲,即被定義為「高齡產婦」。高齡產婦的染色體異常機率較高、體力也可能比年輕的孕媽咪稍差一些,但只要做好完善的產前檢查,並多加注意自身健康狀況,高齡產婦並非僅適合在大醫院生產。
 
選擇符合需求的醫院
住在大都會地區的孕媽咪,多傾向在大醫院產檢並生產,但也有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孕媽咪,因為考量就醫和生產的方便性,於是選擇離家較近的婦產科診所。有的人只考量方便性,也有的人著重於醫院設備完善,那麼,聰明的妳又該如何選擇呢?
 
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評估客觀的條件
 
停‧看‧聽 考量5面向
由於網路的資訊泛濫、親友的眾說紛紜,面對人生中的生產大事,準爸媽總難免有些舉棋不定。在做任何選擇前,準爸媽一定要了解到,只要「適合」就是「好」,畢竟每個人考量的重點不同,請先停下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評估客觀的條件,比方打定主意餵母乳的媽咪,可以考慮選擇「母嬰親善醫院」,而非單純聚焦在「名氣」上。
 

1.醫療院所 國內的醫療院所根據規模、科別、設備等差異採取4種分級,選擇前應評估自身需求再做判斷。
2.安全性 醫療院所的設備如何?如果發生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有無完整轉診、後送機制?孕媽咪可詢問醫師相關問題,看看獲得的答覆能感到安心。
3.方便&舒適 住家到醫療院所距離約幾分鐘車程?附近交通是否便利?進入醫療院所後先環顧周遭環境,並且反問自己:「這裡的環境和設備,是否足以讓妳安心產檢或生產呢?」
4.專業&人力 醫療院所的醫護人員是否足夠?專業技術符合妳的需求嗎?
5.態度&溝通 對於前來看診的孕媽咪們,醫護人員是否和氣以對?當孕媽咪提出疑問,醫護人員能否了解需求並回答問題?
 
生產風險高,但住家附近無大型醫院
除了高生產風險很令準爸媽們擔心,如果住家附近又沒有大型醫院,想必一定更讓人煩惱萬分。尤三立醫師提醒,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承受較多不確定性,也可能隨時需要緊急輸血或手術,所以建議盡量選擇設備齊全的醫學中心待產,最好同時有新生兒加護病房與內外科加護病房,以備緊急情況發生時能馬上獲得協助。
 
如果考量後仍選擇小型醫院或診所,也務必確認有無短時間內良好轉診、後送機制,才能令自己更為安心。或者,不妨在預產期將屆或出現產兆時,先至醫院檢查是否合乎住院條件,亦可考慮提前借住離醫院較近的親友家。
 
緊急情況發生時能馬上獲得協助
 
媽咪必知!醫療機構不同分級:
大型醫院:醫院規模大、看診科別多,泛指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
中小型醫院:看診科別雖多,但不如大型醫院有規模,泛指地區醫院。
大型診所:以婦產科和新生兒科為專門,無論在設備、規模、人力,皆比小型診所更充足。
小型診所:以婦產科為專門,雖設備、規模、人力較為簡單。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2月號
 
尤三立
學歷:高雄醫學院藥學系/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系
經歷:臺安醫院住院醫師/馬偕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敏盛綜合醫院主治醫師/臺安醫院不孕症主治醫師
現任:振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沈孟勳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臺北醫學大學生殖不孕症臨床研究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