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與基因有關 醫籲:更要正向思考
研究發現,罹患憂鬱症與基因有關,甚至生活滿意度也和基因相關;精神科醫師呼籲,憂鬱症病人除了應接受藥物治療外,更應該要正向思考,平常多去運動和做些有趣的事,可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
 
該項研究是由挪威公共衛生研究院與奧斯陸大學共同合作的研究,比較了同卵與異卵雙胞胎的縱向資料,以探討罹患重度憂鬱症,與整體的生活滿意度是否有關,此研究發表於《情感性疾患》期刊。
 
研究結果發現,74%的重度憂鬱症和生活滿意度與基因有關,其餘26%的關聯與獨特的環境因素有關。研究者並將生活滿意度與重度憂鬱症在遺傳上的可能性分開計算,結果發現,生活滿意度的遺傳可能性估計為72%;也就是說,大部分是因為基因,才讓我們在生活滿足的傾向上有所不同。
 
研究者強調,每天從事一些能夠帶來短暫愉悅感的小活動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放棄讓人感到開心的活動;而且正向經驗也可能隨著時間累積,而為我們創造出美好的生活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顧問醫師胡維恆表示,憂鬱症患者的確有相當的比例為「內因性」,也就是受到遺傳、體質等影響所導致。憂鬱症患者在生活上如果能夠提醒自己學習正向思考,或是試著看看別人的想法,來提醒自己,也是一個可以減少負面影響的方法,至少不會越陷越深。
 
胡維恆也提醒,內因性憂鬱症患者的治療,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佳,因為適當的藥物將有助於從患者的體質上做根本的改善。另一方面,適時的從事自己較有興趣的事物或是去運動,都有助於我們轉移注意力,不再鑽牛角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認為,基因的取決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更應該把握可改變的因素,像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支持、砥礪、打氣,或平時透過運動,讓自體產生對心情有用的多巴胺(腦內啡)、正腎上腺素、血清素等,都相對重要。多學習觀察生活四周正向、微小且快樂的事物,會讓心情好,那種愉快感,自然會累積成生活中的滿意,反映在生活品質上。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