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腎臟移植評比 醫學會:非病患之福
日前健保局公布腎臟移植醫院績效評比,引起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不滿,理事長黃一勝提出嚴正聲明,認為健保局分類方法有待商確,以不合醫學邏輯的數據,遽下結論,誤導民眾,造成醫院信譽受損,醫師不安、不平,實非智舉。
 
國內共有33家醫院提供腎臟移植手術,健保局統計,這些醫院移植病患人數有著極大差異,近6成集中在少數醫院。手術量超過100例,且病人接受移植手術後5年存活率大於90%,僅有6家醫院,被歸在穩定型。
 
這6家分別為台大醫院、台北榮總、林口長庚、台中榮總、台南奇美、高雄長庚等醫學中心。其次為潛力型,則有成大、花蓮慈濟、基隆長庚、萬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嘉義長庚、高醫及義大等。
 
健保局認為,33家腎臟移植專責醫院應有退場機制,後段班「待觀察型」及「品質不確定型」醫院應該朝向其他方向發展,院方不見得一定要有移植醫學。
 
對此,黃一勝指出,台灣的移植醫學較先進國家晚起步約15年,但大多數醫院之成果已超越國際水平,在國內卻遭健保局如此嚴苛的要求,令人不服。
 
正在發展移植醫學的醫院,等候清單自然比較少,得到屍腎移植的機率較低,但是並不影響該醫院的醫療熱忱與品質,移植團隊也竭盡所能照顧每位病患。
 
以新光醫院、三軍總醫院來說,過去10年進行的腎移植成果穩定,3年腎存活率也超過90%,只是移植數量較少。但這兩家醫院器官勸募成效良好,值得其他醫院學習。
 
相對而言,數家被評定為「穩定型」醫院,並未善盡勸募工作,而是由其他醫院提供轉介的腎臟,才出現良好成績。健保局公布此數據,可能會降低各醫院勸募意願,實非病患之福。
 
黃一勝強調,移植醫學非常深奧,非醫療行政的健保局所了解。各醫院立足點不公,有些正在起步,有些正要急起直追,但健保局這種算法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嚴重打擊許多醫院士氣。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