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使用類固醇跟骨質疏鬆的關係
類固醇被稱為美國仙丹,主要用來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紅斑性狼瘡,類固醇的長期使用會造成骨質疏鬆,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李信興主任說明,初期服用類固醇,前3個月至半年骨質疏鬆會比較嚴重,骨質流失速度會增加,增加速率大約是5至10倍,若長期服用,每年約2%~5%的流失速率,因此長期服用類固醇骨質流失相當可觀。

服用類固醇造成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為:1. 劑量,劑量越高骨質疏鬆程度越重;2.服用的時間,大量長期的使用,對骨質影響最大。李信興醫師進一步說明,患者需要吃類固醇時,原則是短期的使用,劑量越低越好,如此對骨頭的傷害較低。若因病情的關係需長期使用類固醇,需在生活作息方面做些改變,如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或運動提升骨頭密度,但若骨鬆較為嚴重的,曬太陽及運動無法完全恢復,需要以藥物輔助治療。

目前有兩類藥物可治療骨鬆,主要是破骨抑制劑及造骨促進劑,骨頭是活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破骨細胞會破壞舊的骨質,使骨質密度降低,造骨細胞新生骨質,提升骨頭的密度,類固醇藥物即會活化破骨細胞,抑制造骨細胞造成骨鬆。但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仍需要使用類固醇治療,以前藥物較不進步,可能會大量且長期使用,但現在有許多較好的免疫調節藥物可與類固醇搭配使用,降低服用類固醇的劑量,減少骨鬆危機。

骨質疏鬆是人類老化的正常現象,除了使用藥物治療或降低服用類固醇劑量,李信興醫師呼籲民眾年輕的時候要多做運動、曬太陽,年紀大了再補救的效果有限,要先存好骨本,使骨質密度維持在較高的程度,降低老化時或服用藥物的骨鬆危機。

【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李信興】
資料來源:2012/10/26 警察廣播電台<安達100>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