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標靶治療-梁統華醫師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有晨間僵硬情形,大多發生都是對稱性關節,並且持續六週以上。患者必須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發病若兩年內無治療,約有50%至70%患者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嚴重引發殘障危機。
       
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在女性,在關節初期破壞階段,可能會有扭毛巾無力、手無法緊握等小關節發炎情形,這時到醫院抽血檢驗,就可早期發現疾病並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診斷,可透過抽血檢驗類風濕性因子、CCP檢驗,皆有健保給付。醫師的治療方式會視嚴重程度而制定,過去傳統治療會採用低劑量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免疫調節劑,最新進展還有針劑的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可能會有增加感染風險,例如以台灣來說,會增加肺結核、急性肝炎風險。醫師治療通常會透過藥物組合來控制病情惡化。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第一線治療是低劑量類固醇,第二線是生物製劑。生物製劑的優點在於清楚針對標靶治療。依據統計,類風濕性關節炎盛行率大約1%,患者若未接受治療,因可能引起全身性其他器官嚴重發炎,相較一般人會縮短5年至10年壽命。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梁統華主任】
資料來源:2012/05/22 飛碟電台<飛碟早餐>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