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 守護嬰幼兒健康一把罩(上)
國民健康局提供1個月~未滿7歲的寶寶7次免費健康檢查的服務。不過這7次健康檢查究竟都在檢查哪些項目呢?

本期特別邀請了3位可愛寶寶去醫院的健兒門診「實地走訪」,現在就帶各位新手爸媽來看看:醫師到底都在檢查些什麼?並以圖解的方式來介紹各年齡層身體檢查與發展診察項目。

希望爸爸媽媽在看完本篇文章以後,都能夠按時帶寶寶至各個醫療院所接受免費健康檢查喔!
 
小寶寶篇
第1次健兒門診檢查(1個月)、第2次健兒門診檢查(2~3個月)
1.   醫護人員會先替寶寶量頭圍。
2.   量體重。
3.   量身長。頭圍、體重、身長為7次健兒門診檢查必定測量的基本項目。
4.   檢查口腔內外,看看是否有鵝口瘡、兔唇或唇顎裂的情形。
5.   檢查耳朵外觀及用耳鏡檢查耳朵內部有沒有問題。
6.   聽呼吸音及心音是否正常。
7.   確認肝脾有沒有腫大。
8.   敲敲看腹部,看看寶寶有沒有脹氣。
9.   聽聽看腹部腸道的運作是否正常。
10. 摸摸看頸部,確認有無斜頸。

11. 觸摸寶寶的前囟門,觀察是否有凹陷或鼓起的現象。如果前囟門有凹陷,要注意寶寶是否脫水;反之如果前囟門有鼓起的現象,則要小心可能有腦壓過高的問題。

12.  先檢查寶寶的四肢外觀有無異狀;再將尿布打開,檢查有沒有疝氣及看看寶寶的屁股上有沒有尿布疹。然後將寶寶的下肢彎曲成90度,觀察雙腳彎曲的對稱性;再稍加轉動髖部、聽聽看是否有「喀答聲」,藉以檢查有沒有先天髖關節發展異常的問題或有無脫臼現象。

13.  1個月大的寶寶,醫師會用手電筒照射寶寶的眼睛,看他是否會眨眼;也會觀察瞳孔光反射的位置是否正常,以排除斜視的可能。

14.  14-1. 將寶寶兩手拉起、身體懸空,觀察寶寶的身體是否柔軟度適中,太軟或太硬都要小心寶寶的神經或肌肉系統是否有發展異常的可能。

14-2.  滿1個月時,醫師會以手支撐著寶寶的腹部將其身體懸空,觀察寶寶的頭部及身體是否呈一直線、腳有無自然下垂。若身體太軟無法呈一直線、或四肢太硬(尤其是下肢太硬)皆屬於異常,要考慮有無腦性麻痺神經學方面的問題或先天性異常。
 
15.  在耳邊搖晃鈴鐺,寶寶是否會有任何反應?(眨眼、驚嚇、轉頭皆算,藉以確認聽覺是否正常。)

16.  大人的手指放在寶寶的手掌上,寶寶會自然握住,此為抓握反射;在按壓寶寶的腳掌時,腳趾同樣會有下彎縮起的情形。可採取這種方法來觀察寶寶的原始神經反射發展是否正常。

17.  將手指放在寶寶嘴角附近,刺激寶寶的尋乳反應,這也是一種新生兒的原始神經反射。

18.  1個月時,寶寶的頭部應能稍微抬離床面一點點。
 
19.  用手指或棒子輕壓寶寶的手掌時,寶寶能否反射性地握住?同樣也是原始神經反射測試的一種。

20.  對於2~3個月的寶寶來說,俯臥時頭部應能抬至45度。
21.  2~3個月的寶寶應會注視著正在移動的物品。

22.  大人雙手支撐著寶寶的腋下、讓寶寶的腳接觸地面,觀察寶寶是否有像要走路的動作。(如雙腳腳尖好像要踏向地面的樣子)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