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就醫情境 讓寶貝不再害怕看醫生! (下)
描述病情的4大技巧
1. 釐清發生原因:
提供醫生造成疾病的可能發生原因,以及孩子開始出現症狀的時間點,例如:孩子在生病前所去過的公共場所、做過什麼事、吃過哪些東西…。
 
2. 補充症狀的觀察和變化:
幾時開始發現孩子出現哪些不舒服的反應,以及經過了多久,病情又產生哪些變化。
 
3. 說明處理照顧的過程:
生病的過程中,有做過哪些處理,包括給孩子服用自行購買的成藥,或是曾帶去其他的醫院進行治療,就醫時最好能將孩子服用過的藥物帶來給醫生看,以做為用藥時的參考。
 
4. 目前的整體狀況總結:
現階段的病情狀況及改變,像是有哪些症狀已獲得改善,以及又發生哪些症狀,尤其是有反覆出現的狀況,以及孩子是否會對哪些藥物產生過敏,這些都是需要注意詳細說明的細節。
 
父母掌握孩子病情的3大重點
當醫生進行完問診和檢查的動作,對孩子所感染的疾病做出判斷後,父母也要確保自己清楚的了解以下事項:
 
疾病症狀:
孩子生的是什麼疾病?會不會傳染?這關係到回家後孩子需不需要和家中其他成員進行隔離照顧。
 
治療方式:
包括藥物和非藥物的部分,如:藥物要如何服用?幾時服用?何時可以停藥?會不會產生哪些副作用?是否有特殊的用藥,比方抗生素或是類固醇?而非藥物的部分,則有飲食方面有哪些應避免或補充的地方?應該盡量多休息還是要保持適量的活動?
 
需要注意的事項:
有沒有必須幾時再回診?或是當疾病產生哪些變化時,就表是發生惡化,要盡速就醫觀察,甚至應該考慮轉診大醫院?
 
有些父母在面對專業醫療時,會感到緊張而不敢發問,其實多說多問有助於雙方對病況的了解,當父母對孩子的病況闡述得越仔細,醫生所做出的判斷自然越準確,而父母有任何疑問時,也應該請醫生詳加解釋,醫生和家長、孩子三方面良好的溝通與配合,是孩子就醫治療時的重要關鍵,因此要能夠找到一位互動關係良好的醫生,才可以獲得自己和孩子的信任,讓孩子乖乖配合,一同合力打擊病魔。
 
當寶貝有哪些症狀發生,應即刻入院治療?
一般而言,孩童最容易感染的疾病,不外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孩童有不舒服的狀況,還是建議到醫院或診所就診,以期及早治療並避免病情的加重,若是發生以下的症狀,表示病況可能很嚴重,應該立即送往附近大醫院急診處:
 
1. 呼吸困難或急促(1歲以下幼兒每分鐘呼吸大於60次;1至6歲孩童每分鐘大於40次;6歲以上兒童每分鐘呼吸大於30次)
2. 意識不清或昏迷
3. 低體溫(體溫低於攝氏35度)
4. 高燒不退或反覆發燒(超過3到5天)
5. 突發性抽筋或癲癇發作
6. 食慾不振加上活動力不佳
7. 嘴唇或手腳變色發紫
8. 持續性的嘔吐症狀
 
醫生和家長、孩子三方面良好的溝通與配合,是孩子就醫治療成功的最重要關鍵。有些父母在面對專業醫療時,會感到緊張而不敢發問,其實多說多問有助於雙方對病況的了解,當父母對孩子的病況闡述得越仔細,醫生所做出的判斷自然越準確,而父母有任何疑問時,也應該請醫生詳加解釋。希望每位父母親及孩子都可以找到彼此信任及互動關係良好的醫生,一同合力打擊病魔,保護所有孩子平安健康長大。
 
周彥廷

現任: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任
學歷: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傳統中醫學碩士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神經科研究員
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學術總醫師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會員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