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64歲王陳美雲阿嬤4年前持續血便半年,原以為只是痔瘡復發,就醫才發現是大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醫師評估生命只剩6個月。在家人支持下,王陳美雲接受了3次切肝手術,還砸下700多萬元接受標靶治療,配合每天游泳1000公尺,終於創造了生命奇蹟。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大腸癌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近年每年新增罹癌人數均超過1萬人。但早期大腸癌沒有明顯症狀,半數以上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等其他器官。研究顯示,若能先使用標靶藥物將腫瘤縮小,再配合肝切除手術,病人平均存活期將可延長至46.7個月。

為嘉惠大腸癌患者,健保局宣布自12月起將把大腸癌標靶藥物納入一線給付,只要經基因檢測為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現型,且KRAS基因沒有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癌病友,便可獲得給付,預計每年至少可嘉惠2500名大腸癌患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國內大腸癌人數屢創新高,與國人飲食西化與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是燒烤食物,實驗證明其致癌物含量是菸品的600倍,另油炸、醃製品最好也少碰為妙。

此外,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對早期發現大腸癌也很有幫助。魏柏立建議,每年都接受一次檢查會更安心。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