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易引起中風 新型抗凝血藥療效佳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且極易引起中風;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學術會議所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比傳統抗凝血藥的中風預防功效佳之外,而且發生出血風險也較低。目前該藥已獲健保給付;醫師預估,未來因心房顫動發生中風的病人將大幅降低。
 
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罹患心房顫動(AF)的盛行率約為5%以上,80歲以上盛行率則接近10%,而且心房顫動會導致出現血凝塊形成血栓,使得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出5倍。
 
隨著醫學進展,新型抗凝血藥物,預計成為預防心房顫動病人發生中風的最新治療選擇;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學術會議於11月8日所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經由追蹤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長達4年後,還是發現該藥比傳統抗凝血藥物的中風預防功效佳,而且發生出血風險也較低。
 
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陳志鴻表示,美國心臟協會學術會議所發表的最新研究為RELY-ABLER試驗,該項研究是延續追蹤2009年所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新型抗凝血藥物長期使用的療效與安全性又再次獲得證實。
 
新光醫院神經科醫師連立明表示,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多屬於缺血性中風,風險低的可以使用阿斯匹靈來預防,風險高則須以抗凝血劑來預防,傳統用藥warfarin抗凝血劑較便宜,但易與綠色蔬菜(維他命K)及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且患者需定期回診抽血監測用藥狀況,以及出血風險過高,導致中風人數始終居高不下。
 
連立明醫師指出,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不受食物干擾,且藥物干擾也降低;另外,對於中風的風險也相對要降低3成,甚至出血風險也要比warfarin抗凝血劑下降一半,因此,健保局很快就通過該藥可以健保給付。
 
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是在今年6月獲健保給付;陳志鴻教授指出,未來新型抗凝血藥物普遍運用在心房顫動預防中風上,則每年因心房顫動發生中風的病人,平均可由1萬人次下降到3千人次左右,可大幅降低社會成本。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