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胎產婦易產後憂鬱 家人應提高警覺
產後憂鬱媽媽殺子自殺!類似家庭悲劇事件層出不窮,婦產科醫師提醒,女性在懷孕、生產及產後恢復的過程中,體內雌性激素、黃體激素、泌乳激素容易分泌異常,而導致情緒不穩,尤其是生第一胎的產婦比率更高,家人應提高警覺。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郭恬妮指出,以往憂鬱症常被認為是精神科醫師的治療範圍,而被婦產科醫師所忽略。事實上,如果婦產科醫師能夠多一分警覺,及早察覺問題,就能減少悲劇發生。
 
一般來說,「產前憂鬱症」是發生在懷孕後出現的憂鬱狀態,原因包括先前可能有憂鬱症的病史,或是因為荷爾蒙變化、身體不舒服而導致心情低落。有些則是在懷孕期間的調適困難,過於擔憂生產過程及寶寶的健康。另外,缺乏良好的支持環境也是造成產前憂鬱症的關鍵之一。
 
「產後憂鬱症」的成因更多,通常好發於初次生產的女性,原因包括雌性激素、黃體激素、泌乳激素等荷爾蒙的下降,血清素、正腎上腺素不足,造成憂鬱。
 
有人則是對自己擔任母親的角色感到焦慮不安,或是面臨生活上重大壓力事件。經濟困難、婚姻衝突,以及與婆家相處問題,或是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統,都可能導致「產後憂鬱症」。
 
不管是產前及產後憂鬱症,症狀都為心情持續低落、缺乏興趣、失眠或嗜睡、容易疲累、難以專心、缺乏動力、吃不下或吃過多、體重下降或增加。社交活動明顯減少、總覺得別的媽媽都做得比自己好、對孩子表現冷漠或過度關注。
 
郭恬妮表示,在治療及預防產後憂鬱症,通常建議在產後四至六6週的回診時,接受「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透過答案的填寫,瞭解憂鬱傾向,找出高危險群。
 
在飲食及日常生活上,建議多運動、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fattyacid)及含有豐富葉酸的食物。如果真需用藥,目前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為第一線用藥。只要依照醫師指示服藥,加上家人的支持,就能大幅降低產後憂鬱症所帶來的悲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