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玉龍專題研究
戰國玉龍深受世人喜愛,除了數量眾多之外,豐富的造型變化也是引人入勝的焦點,然而戰國玉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變化,戰國玉工的設計祕訣在哪裡?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愛玉者的心裡,也是古器物學所要探討的課題,因此本文從角度取象、龍身特徵、功能需求、裝飾紋樣及料形關係五項,分析戰國玉龍的特色。


館藏精粹賞析  
漢代是玉雕工藝最純熟的時期,在造型製作上有極美的藝術鏤空來襯托,在紋飾製作上結合線刻和浮雕等技法,產生全面立體化的效果,如本期所要賞析的玉羽人騎獸即是此一時期的佳作。

此件玉器的主體是一個神獸,頭部向上仰起,嘴巴張開露出獠牙,頭頂上的長鬣向後飄舉,顎下的長鬚垂懸於胸前。牠的胸部前挺,臀部高抬,身體兩側皆有翅膀,以前後交錯的四肢表現跨步行走的姿態。

神獸背上載著一位仙人,右手抓著獸首的鬣毛,左手抱著一束花枝,傾斜著身體靠坐在神獸的臀上,雙腳分別踩踏在神獸的頸部或背上,以怡然自得的神態表現凌空飛行的悠然與自在。

仔細觀看神獸和羽人的細部特徵,臉部五官、尾巴及腿部肌肉都用淺浮雕的技法製作,表面再用陰刻線紋勾勒細密的獸毛,胸部和腿部等面積較大的弧面上,還用飄羽般的裝飾性線紋補白,雕工頗為細膩。

全器結合透雕、浮雕及線刻等工藝,呈現圓雕動物的立體量感與雄健有力的精神,類似的器物亦可見於陜西省咸陽市漢元帝渭陵建築遺址的出土物中,是漢代圓雕動物的特色。

一、    單一視點的取象
象生動物玉飾可以粗分為圓雕和片雕二類,圓雕玉飾是用塊狀玉料製作動物的形狀,以全方位的觀點表現動物的外貌,片雕則是以片狀玉料製作而成的,動物形象以單一視點的正面像或側面像居多,而戰國玉龍即是從側面角度所取得的側面像。

例如圖一為戰國時期的龍形佩,龍首位於中下方,身軀由下而上朝著左邊蜿蜒,尾端向上捲起。它的鼻吻略長,嘴巴以勾狀鏤空表示微啟的狀態,上面陰刻一個杏形眼,是側面龍首的形狀。長條狀的身體沒有中脊線,局部附加簡單的鬣毛或足爪,整體輪廓猶如剪影一般單純,呈現單一視點的側面像。

相同的造型特徵在戰國玉龍中極為普遍,如湖北省隨縣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和河北省平山縣的中山王墓所出土的龍形玉佩,頭部皆為鼻吻在前、內有一眼的側面狀,身軀如剪影一般徒具輪廓,為戰國玉龍的首要特徵。

二、長條狀的蛇身
史前時代的玉龍注重臉部五官的表現,到了商代以後才盛行首、身、尾、足皆俱的全形玉龍,不過商周玉龍受到玉料的影響,以捲身蟠龍和獸身夔龍最常見,直到春秋時期才逐漸發展為長條狀的身軀,此一變化於戰國時期達到成熟。

戰國玉龍延續春秋玉龍的發展方向,身軀拉長為條狀,並作S形的轉折。例如圖二為戰國時期的龍形佩,龍首位於右邊,抬起鼻吻仰望上方,頸部由下向上彎轉,其後連接的身軀略微加寬,卻仍是長條狀的形態,龍尾稍稍收窄,末端朝上彎捲,形成蛇身玉龍的樣子。

此種長條狀的身軀是戰國玉龍共同的特徵,只是彎轉的幅度不同而已,類似的蛇身玉龍可見於河南省信陽縣長臺關一號墓的出土物中,其修長靈活的身軀體現戰國玉龍的典型風格。

三、中軸平衡的要求
戰國龍形佩是組佩飾的組件之一,為了配合成組串飾「中軸平衡、左右對稱」的形制要求,戰國玉工不僅在龍形珮的造型設計上力求左右平衡的效果,用來穿線繫綁的繫帶孔也會位於全器的重心處。

例如圖三為戰國時期的龍形佩,此器的龍首位於右邊,翹鼻張口向後回轉,龍身作二次S形的轉折,尾端向上捲起,由於龍首短鬣向上飄捲,所以尾巴和腹部下方也有歧出的鬣毛和足爪,近尾處突出一個向右傾斜的鳳首,龍身中間透穿一個繫帶孔,穿線繫綁時可以保持平衡。

類似的中軸平衡效果也可見於其他的同期器物中,是戰國玉龍在形制功能上的基本要求,如美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所收藏的戰國玉龍即可作為對照的參考。

四、規律的紋樣裝飾
戰國早期延續春秋晚期的紋飾發展,盛行線刻或浮雕的雲穀相雜紋,到了戰國中晚期穀紋獨立而出,以單一紋樣、重覆排列的形態布滿器表,戰國玉龍也在這樣的趨勢下以雲穀相雜紋或穀紋為飾。

例如圖四為戰國時期的龍形佩,此器呈回首、拱身、捲尾的造型,除了龍首以橢圓形象徵眼睛、用平行線勾勒鼻吻和鬣毛之外,身體表面都以浮雕穀紋為飾。這些浮雕穀紋皆呈渦捲狀,因為是以三對平行線定位而成的,即使迴旋的方向和角度不盡相同,卻都與其相鄰的穀紋排成一直線,極有規律。

規律的紋樣形成整齊的器面,突顯戰國玉龍S形曲線的視覺美感,因此廣為大家所使用,如山東省曲阜市魯國故城乙組五二號墓所出土的龍形玉飾上,即有相同的紋樣。

五、依料施工的設計
由於戰國玉龍是長條形的蛇狀身軀,以S形的彎轉表現動態,所以能夠配合玉料的形狀來設計,而戰國玉工也真的把握住這個特性,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龍形佩來。

例如圖五為戰國時期的龍形佩,此器亦呈回首、拱身、捲尾的造型,但若以繫帶孔所處的重心來看,約有三分之二強的龍身彎轉在一塊兒,顯得頭輕尾重,不符常態。

但從此器的輪廓可以圍成三角形的現象來看,此器應該是用三角形的玉片製作而成的,所以才會出現彎轉幅度由小漸大、層層相疊的現象,而其半迴旋式的多次彎轉不僅有效的拉長玉龍的身體,緊密相連的狀態還會產生一種壓縮感,彷彿一條蛟龍即將彈躍而出,充滿遒勁的力量與動感。

單一角度取象、蛇狀身軀、規律紋樣及中軸平衡的要求,樹立了戰國玉龍的基本特徵,此一特徵方便玉工可以依料施工,創造出令人歎賞的龍形百態。下期將以立體化的玉龍為例,介紹漢代龍形的形紋設計與時代美學。

【圖片說明】


圖一 戰國 玉龍
戰國玉龍由側面角度取象,鼻吻在前,具有一眼,身軀如剪影一般徒具輪廓。


圖二 戰國 玉龍
戰國玉龍的身軀呈長條狀,以S形的狀態轉折,靈活修長猶如蛇身一般。


圖三 戰國 玉龍
戰國玉龍作S形彎轉,側邊歧出鬣毛或足爪,繫帶孔位於重心處,以求平衡。


圖四 戰國 玉龍
戰國玉龍以規律的穀紋為飾,突顯其修長蛇身、靈活彎轉的形體特徵。


圖五 戰國 玉龍
此器以三角形的玉料製作,玉工透過半迴旋式的彎轉來拉長龍身,營造動感。


資料來源:圖文內容摘自震旦月刊/ 財團法人震旦文教基金會董事吳棠海 著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