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相陪不迷惘 失智症的預防及照護原則
面對失智症患者,家屬常常感到無力,甚至覺得彼此是在不同世界裡的人。其實把握住黃金治療期,配合藥物與職能治療,家屬與病患還是能夠創造許多共同的新回憶。

「有位七十六歲的老先生,半夜三點醒來,穿著西裝要去財政部上班。這個舉動嚇壞了老伴,但這是很典型『認知功能失常』的情形。」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舉了這個例子說明許多失智症的家屬,往往是家人有走失現象、或有嚴重的認知錯誤才意識到長輩罹患失智症。
 
預防失智症三大原則

許多人誤以為上了年紀「本來」就會忘東忘西,其實失智是不正常的老化現象,失智症在六十五歲約有5至10%的好發率。它伴隨而來的併發症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服用藥物後精神恍惚容易跌倒,跌傷的長者患部難以復原導致臥床,臥床後肌肉功能就會慢慢退化,進而影響其他器官功能。

由於輕微的失智症很難被察覺,通常是患者出現嚴重失眠現象,干擾家中其他成員的睡眠,才被帶到醫院做檢查,因此國內失智症患者進入臨床治療的病理階段多半已到中度,所以劉醫師特別呼籲預防失智症的三大原則:地中海飲食、運動、腦體操(記憶訓練)。其中地中海的飲食可以降低「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機率,其重點是「愉快用餐、少油、少鹽、多蔬果」,避免食用含有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牛肉。

現今的醫學研究也指出有運動習慣可降低50%失智症的發生率。根據醫學報導,大腦在三十歲左右就會開始退化,但人一生大腦的使用率也不過10%,即便大腦有退化現象,生理還是有代償機制可以補足缺失的功能,所以在年輕或是步入中壯年時期,更應該好好護腦。
 
黃金治療期別錯過

劉醫師道出以往看診的經驗:「失智症臨床治療最困難的部分往往不是病理問題,而是家屬的溝通。家屬通常很難接受患者生病的事實,接受期差不多是半年,但重要的黃金治療期就容易錯過。」倘若家屬接受了生病的事實,接下來又該如何配合醫師呢?劉醫師表示:「我們最希望的還是家屬能夠如實稟告病況,好讓醫療團隊對病情、用藥有更多判斷依據。因為家屬有時顧及顏面,當失智患者出現脫序行為,好比脫光衣服在家裡走來走去,有的家屬會覺得難以啟齒就略過不提,這樣醫生很不容易針對症狀進行治療。」

劉醫師更不希望家屬幫病情找理由,他認為這無助於療程。因為就醫師的立場來看,愈晚做治療,病人還能夠認得家人的時間就愈短。
 

資料來源:熟年誌十月號/李亦昀 著/完整內容請見《熟年誌Life Plus》NO.7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