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要注意 水腦症導致老人失智

走路不穩、尿失禁、癡呆是老年人常有的症狀,家人往往不明究理而歸因於阿茲海默症,其實有一些看似失智症狀,卻可能是常壓性水腦症引起,應及早至神經外科門診檢查,透過手術方式改善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莊皓宇就有一位年長患者,在妻子過世後開始出現失智現象,有時突然認不出家人,走路經常搖搖晃晃、舉步維艱,甚至還會大小便失禁,兒子只好將他送到安養中心;一次因病住院才意外發現可能罹患常壓性水腦症,經過手術後,失智及大小便失禁情況都大有改善,也搬回去與兒子同住,得以重享天倫之樂!

水腦症是指腦脊髓液不正常的堆積在腦部,又俗稱腦積水,成人腦室每天大約生產300~500C.C.的腦脊髓液,它的成分為鹽、葡萄糖及微量的蛋白質,正常人每天所產生的腦脊髓液量和被吸收的量是相同的,當腦脊髓液無法正常在腦室系統內流動,或吸收出現障礙,就會發展成水腦,若不妥善處理,可能引起腦部傷害甚至死亡。

水腦症大致可分為兩類: 交通性或非阻塞型水腦是指腦脊髓液的吸收功能出現問題;阻塞性水腦是指腦脊髓液的腦室循環系統被堵塞。莊皓宇醫師指出,以往認為水腦症好發於嬰幼兒,其實各年齡層都可能罹患水腦症,造成幼兒水腦症的原因多為先天性感染、出血及大腦構造異常,成人則有可能因為腦溢血、頭部外傷或腦膜炎等因素造成。

其中有一種「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年長者,台北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陳旭照醫師形容,就像是濾網阻塞住一樣,當身體器官隨著年紀退化後,可能導致腦脊髓液吸收不良,多餘的液體堆積在腦室,造成腦室擴大壓迫四周神經,也因過程較久,腦部壓力變化較少,所以稱之為常壓性水腦。

常壓性水腦症患者常被誤以為是阿茲海默症,除了臨床症狀幾乎一樣外,即使透過斷層掃描及核磁共振,表現也相當類似。仔細觀察家中長者步態,如果行走時步伐變小或是腳掌較難提高、腳掌離地的距離變小,像是鴨子走路一樣,往往最需要考慮水腦症的可能。

另一個明顯症狀是尿失禁,「可能嘴上還說著想去上廁所,還沒來得及走到就尿下來了。」陳旭照醫師說,另外也可能發生記憶力減退、講話速度變慢,甚至詞不達意,若家中老人有以上症狀,不要以為是一般的退化性問題而不去治療。

水腦症透過手術妥善處理,是可治療、病程可逆轉的疾病,醫師們呼籲一定要盡早予以診斷與安排, 患者整體症狀就可獲得改善,包括可獨立行走、自行進食、人際互動增加、尿失禁改善,甚至連記憶力也有部分改善,千萬不要被低估、誤診。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王慰祖報導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