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不驚慌! 爸媽停看聽
小朋友一年總有幾次因為感冒、腹瀉、皮膚過敏等原因就醫的經驗,但是,還有一些不容易一眼判定的特殊狀況,背後卻隱藏著危及生命的可能……不管是吃藥、擦藥、噴藥、點藥,孩子一看到藥物總是極力抗拒,其實,只要可以按照小撇步進行,讓寶寶乖乖用藥並非難事……希望各位爸媽讀完本期為您特別企劃的〈寶寶就醫&用藥聰明守則〉,可以更了解停.看.聽的重點,寶寶生病再也不用驚慌失措囉!

需要立即送醫的12症狀
小朋友不舒服的可能原因很多、顯現的症狀也大不相同,身為貼身照顧者的你,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下列12個症狀,不用懷疑!立即送醫準沒錯!
 
1     意識模糊、精神渙散
 
》就醫時機
當小朋友睡到叫不醒、清醒時兩眼無神無情緒、對旁人的呼喚沒有反應,合併四肢癱軟無力,表示孩子意識模糊不清,可能是因為疾病或是受傷導致,需要盡快就醫確認原因並接受治療。
 
2     高燒+意識不清+活動力下降
 
》可能原因
人體在生病時為了加強抵禦疾病的能力,會本能的提高體溫設定保護自己,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正怡表示,若體溫上升到37.5~38.3度中間,就算有輕微發燒的跡象,而當小朋友的體溫超過38.3度就代表已經發燒了,需要格外留意孩子的狀況。不過有時候也可能只是衣服穿得比較多、或者才剛外出曬過太陽等等,並非因為生病才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將體溫設定調高,只要稍微休息、散熱一下就會消退。
 
》就醫時機
孩子因為疾病而發燒的情況並不少見,但如果發燒還合併意識不清、活力下降,比方說一直昏睡無法喚醒、清醒時眼神無神不會回應、不吃不喝也不排泄等症狀,林醫師也說,臨床上甚至也曾見過送來急診打針卻不會哭的小朋友,諸如此類的反常表現都代表身體出了嚴重的問題,一定要盡快找出癥結並治療。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通常要住院
3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尤其是1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發燒,雖然大部分是起因於「感冒」,但根據統計,也約有10~15%的孩子是嚴重細菌感染,如敗血症、泌尿道感染、或是中樞神經感染如腦膜炎。大一點的小朋友嚴重細菌感染的症狀通常比較明顯,如感染腦膜炎多半會劇烈嘔吐、頭痛、畏光;但3個月以下的寶寶感染的癥兆往往不若大小孩明顯,加上病程進展非常快速,所以一旦發燒,請家長帶孩子就醫,醫師會依狀況建議是否要住院以接受觀察及檢查〈如腦脊液檢查、血液細菌培養、尿液細菌培養〉,並且視情形施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發燒顫抖時,替孩子注意保暖:
「發燒」是人體遇上感染或疾病的正常反應,林正怡醫師解釋,以醫師的角度,孩子的意識是否清楚及活力食慾好不好,比單純發燒這個症狀本身更令人擔憂,因為意識不清可能牽涉中樞神經感染。小朋友發燒時,若出現手腳持續出現不自主抖動的情況,家長會誤以為孩子正在痙攣,其實,這是體溫調節中樞將身體設定的溫度調高,身體為了產熱會不斷顫抖增加體溫,等到體溫上升到設定的溫度便會停止顫抖。建議正在顫抖時,先確定不是痙攣〈通常痙攣時會意識不清〉,然後幫孩子多加件外套或毯子保暖會比較舒服;等到體溫上升到腦子設定的溫度後(也就是一般說的「燒上去」),再少穿一點方便散熱降溫。
 
3 體溫低
人體的中樞神經有自動調節體溫的機制,會將體溫維持在固定的範圍內,如果出現體溫偏高或偏低的情形,代表身體某處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到醫院接受治療。
 
》可能原因
體溫偏低的現象較少見,低於35度以下都算低體溫,可能的原因如服用藥物導致、嚴重的感染、體溫調節中樞異常等。一般來說,除非是新生兒或因病長期臥床的小朋友,他們的體溫調節能力比一般人弱,其他低體溫的原因還可能是嚴重的感染(但感染一般仍多以發燒表現),建議如果小朋友有低體溫的情況,應先確認耳溫是否測量正確,因為小朋友活潑好動,測量前應先用手輕拉耳朵將耳道拉直,測量出來的數字才會比較準確。
 
》就醫時機
如果發現孩子有輕微低體溫的現象,可以替孩子加些衣物、幫孩子洗個熱水澡,並且讓他喝一些溫熱的開水,讓體內與體外同時達到加溫的效果,無法改善的時候就該就醫治療。
 
4 熱性痙攣
 
》熱性痙攣的特色
熱性痙攣,顧名思義在體溫升高的時候會出現抽筋的現象,多半與體質密切相關。具有熱性痙攣體質者,往往一開始發燒就會抽筋,而同一次生病較少會抽筋超過1次以上。林正怡醫師解釋,通常小朋友因為熱性痙攣就醫時,醫師也會詢問家族成員是否也曾有類似的症狀,因為有部分熱性痙攣的小朋友有家族遺傳。所幸,熱性痙攣一般預後良好,年紀大一點會消失,也不會有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熱性痙攣v.s.癲癇
這群發燒就會痙攣的孩子中,也有少部份屬於癲癇的患者,醫師會視發作當下的症狀判斷,如有需要也會轉介至小兒神經專科,進一步確認問題並幫助孩子控制病情。
順道也提醒一下發燒顫抖與痙攣的差別,不同之處在於發燒顫抖時孩子的意識仍清楚,雖然虛弱但仍可以和旁人對答,但痙攣的同時會意識不清,且發作時肢體非常僵硬。
 
》就醫時機
當孩子痙攣第一次發作、發作時間超過10分鐘、發作後仍持續意識不清、發作時有撞傷或其他外傷等情形,都建議立即送醫。
另外也要注意,痙攣發作的當下,除了身體抽動還可能牙關緊閉、翻白眼(或緊閉雙眼),這時心急的家長千萬不要用力扳開孩子的牙齒,更不要貿然將手指或湯匙塞入寶寶口中,這樣反而會阻塞呼吸道導致缺氧,只要讓他維持側躺姿勢,口中的嘔吐物、口水會自動順著臉頰側邊流出,然後盡快送醫治療。
 
5 呼吸急促又費力
 
》就醫時機
新生兒1分鐘的呼吸次數從30~50下都有可能,但3、4歲的小朋友1分鐘的呼吸次數大約12~20下。林正怡醫師建議,如果孩子呼吸表現出非常費力疲累的樣子,如呼吸時有「咻咻咻」的喘鳴聲、胸廓和肋骨下緣凹陷、鼻翼搧動等,表示平時未使用的肌肉都在用力呼吸,要盡快就醫。
 
6 唇色發紫
 
》就醫時機
唇色發紫、面色蒼白皆是身體循環不良的表現,如果孩子氣喘吁吁還合併有眼神渙散、四肢無力、意識不清的現象,可看出唇色發紫是因缺氧而引起的,因為情況緊急,應立即通知有急救設備的救護車協助就醫。
 
7 持續嘔吐
 
》可能原因
持續嘔吐最大的原因多半還是腸胃問題,但也有一些是腦部問題。臨床上小朋友最容易因為腸胃炎而嘔吐,腸胃炎可能同時合併有腹瀉症狀。若嘔吐的原因是腦部疾病,嘔吐情形會持續存在且伴隨其他神經學病徵,是較簡單的判別方法。另外腦壓高造成的嘔吐常發生在清晨,或合併有頭痛、脖子僵硬的現象。
 
》就醫時機
要判別持續嘔吐是肇因於腦部或腸胃問題,其實有時對醫生來說也有一些困難度,需要觀察其他的徵象。若孩子持續不斷嘔吐,或是吐到出現黃綠色的膽汁或是噴射狀嘔吐,就一定要送醫接受檢查並治療。
 
持續嘔吐最大的原因多半還是腸胃問題
 
註明: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1.9月號
 
 
林正怡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科研究醫師
現任: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培濤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耕莘醫院兒科部總醫師/臺大小兒神經科研究員/中華民國小兒專科與小兒神經專科醫師/教育部部定講師
現任: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加護病房主任/臺大醫院小兒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輔仁大學兼任講師/臺灣重症醫學會會員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雜誌101.9月號/陳安琪 著/
諮詢 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正怡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陳培濤(依姓氏筆畫排序)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