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神復健中心缺乏 6縣市近乎0資源
據統計,2011年台灣有超過12萬人確診為精神障礙者,其中3分之1需要住院,3分之2生活在社區中,經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調查,台灣有6縣市的精障者社區復健中心和康復之家資源掛零,兩者皆符合標準數量的只有新竹市、高雄市、苗栗縣、南投縣、宜蘭縣、花蓮縣等6個縣市。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陳萱佳指出,台灣目前因為精神方面困擾而就醫門診高達221萬人,意即每4人就有1人受精神問題所苦,2011年確認的精障個案數共12萬3572人,除了3分之1的精障者住院治療,其餘3分之2都生活在社區裡。
 
現行的精障者復健機構分為日間型社區復健中心和住宿型康復之家,依照衛生署政策規定,各縣市的社區康復中心每萬人口必須多於2家,康復之家須至少1家;然而,調查顯示,社區復健中心掛零的縣市包含新竹縣、嘉義縣、台東縣、澎湖縣,及金門縣;而未設有康復之家的包含基隆市、澎湖縣、金門縣。
 
北市某診所精神專科醫師張敏表示,精障者從發病時被強制住院,到病情穩定後轉送康復之家或社區復健中心,整個精神治療過程的各個階段缺一不可,將精障者安置到康復之家,是為了讓他們早日重回社區、走入人群。但目前精神醫療的人力資源大多用在療養院中,其實,每個病患平均1年只有90天會接受精神醫療,其餘時間多在社區或居家照護,台灣的社區人力資源明顯不足。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李麗娟表示,基隆深美抗議進駐康復之家事件中,康復之家被當地居民汙名化為集中營、危害兒童與婦女安全等,其實主要是偏見所致。據統計,精障者有暴力行為佔極其少數,僅有0.07%,且台北市超過五十家的康復之家中不乏有開在國小附近,與居民相處融洽者。
 
李麗娟說,精神疾病已成每一位民眾都可能接觸、發生的疾病,民眾只要能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多數精障者其實非常能夠和睦相處。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