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飆、抓狂後很後悔 四種引導避免暴力行為

很多人會認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旦養成暴力傾向的人格特質,有可能改變嗎?事實上,諮商過程中,我治療過不少發生暴力事件的當事人,只要是自願來諮商的,大部分都有改變的可能性。

通常,我會先了解發生什麼事情引起暴力行為?

接著,引導當事人覺察自己的身心反應:知道自己快要失控了嗎?大部分的當事人都曉得自己暴力前兆,譬如,心跳會變快、覺得身體熱熱的…這個時候,就可以跟他討論:如何自我控制暴力行為?

多年諮商經驗,我發現下面這四種正向引導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暴力行為。不過,下面這些方法比較適合有暴力傾向的人自己提出,如果是被傷害的一方提出建議,有時候會刺激他們。

第一種暫時迴避技巧

為了避免情緒失控,發生傷人傷己的暴力行為,只要開始感覺情緒上來,就可以採取暫時迴避技巧。清楚具體說出自己的狀態:「我感覺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了,所以我要暫時迴避 ,到公園走一走,一個小時候回來,我們再好好談一談。」先離開現場,保持安全距離。

等到迴避的時間到了,再回來面對伴侶,跟對方討論,是否要針對問題進行溝通?還是要採取另一次暫時迴避。

第二種:從事建設性活動,或是轉移注意力。

除了暫時迴避,也可以去做些有建設性的活動,或是轉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譬如,運動一下,看看影片。

第三種與自己進行一些正向、積極的內在對話

可以跟自己說:我很生氣,但是我依然可以控制自己。

他(她)有權利這麼說、這麼做,但我仍然可以保持冷靜。

我不在乎,不要放在心上。

沒關係,冷靜下來再說。

事情一定會解決,不急於一時。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在諮商的過程中,我常會帶領當事人念一遍上面這些正向、積極的引導語,並且詢問他們:哪一句對控制自己的暴力行為最有效?結果發現,「暴力不能解決問題」這句話最有效。

第四種練習正向情緒表達方式

由於很多有暴力傾向的人,都很少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因此,當情緒沒有出口的時候,就有可能會轉成肢體暴力。如果可以學會正向表達情緒,他們就不需要透過暴力表達情緒。這裡提供一個很容易上口的表達情緒方式,只要練習造句就可以了。

舉一個情侶間很常引發肢體拉扯暴力的例子來說:

當你沒有跟我說一聲,就直接拿我的手機來看,而且邊看邊質問我:這個人是誰。(對方的具體行為)

我感覺到很不被尊重。(情緒自己的感受)

因為我需要有被尊重的感覺。(說明立場)

所以我希望看我手機前,先跟我講一下。(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有暴力傾向的一方開始練習表達情緒,伴侶也可以學習傾聽回饋,形成正向的溝通循環。

(文章授權提供/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

林萃芬 專業諮商心理師    

現任: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

專長:感情商、外遇後重建信任及親密關係、不靠藥物睡個好覺、好眠放鬆的各種巧及方法、企業及生涯商、身心減壓、產後憂鬱媽媽的情緒壓力解、青少年情緒及自我探索商、人際溝通模式及互動技巧、夢的解析及隱喻治療、帶父母做孩子的情緒教練、HRV情緒儀、睡眠儀器。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的生活EQ樂園】www.fannyeq.com.tw

【林萃芬心理師的洞察人心時‪間】Apple Podcasts 收聽:https://reurl.cc/7yL9kl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