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移植後再面臨血液透析 博愛醫陪伴病患度過難關

其實血液透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恐怖,約每週需要進行3次,每次4小時,只要擁有健康的心態面對療程,並配合醫囑,同樣能保有正常且高品質的生活。

台灣血液透析病人中腎臟移植比例中僅占4%,因此對於多數腎臟衰竭病人仍是以血液透析為主要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恩慈指出,隨著平均餘命延長,也使洗腎的比例逐漸提高,尤其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等更容易埋下腎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或生活、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

58歲婦人腎臟移殖成功 維持20年才面臨洗腎

一名58歲林女士,20多年前因身體不適赴醫院檢查,立即被診斷需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所幸非常幸運與姊姊完成器官配對,且成功完成腎臟移殖手術,但在三年前再度面臨腎臟衰竭而須血液透析的情況。林恩慈醫師解釋,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腎臟移植後,器官使用並非無年限,此個案換腎後,非常注意飲食控制,也固定配合回診追蹤,因此維持20年才又再次面臨血液透析治療的階段,非常難得。

健康心態面對血液透析 同樣能有正常生活品質

林女士面對第二次的血液透析治療,起初仍不願接受,但後續卻頻繁進出醫院,平均一個月住院1至2次,直到有一次因肺積水緊急入院,醒來後的林女士終於下定決心坦然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林恩慈醫師說明,其實血液透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恐怖,約每週需要進行3次,每次4小時,只要擁有健康的心態面對療程,並配合醫囑,同樣能保有正常且高品質的生活。

避免重口味多喝水 遠離腎臟病找上門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除了避免常食用重度調味的食品,也應隨時補充水分,幫助身體排除不好的毒物。林恩慈醫師提醒,腎臟疾病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時往往都已邁入晚期,因此又被稱為腎臟疾病,唯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並早期接受治療,遵循醫囑,才能保持健康,擁有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