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醫學實驗室防疫功臣 醫檢師都在忙什麼?

新冠肺炎的PCR檢驗去年(2020年)剛開始為半自動操作模式,並非由全自動儀器檢驗,得由人工一批一批批次操作,檢體必須先經過人工前處理將病毒去活化,並萃取出民眾鼻咽拭子檢體中病毒的RNA後,再用PCR儀器把RNA反轉錄成cDNA,並以PCR技術放大基因產物,再檢測有無病毒RNA螢光反應,同時要品管合格,才可以發出PCR檢驗報告。

疫情爆發以來,醫檢師在忙什麼?為什麼有儀器了,他們工作量還是很大很辛苦?醫檢師全聯會常務監事、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新冠肺炎的PCR檢驗大部分是分生醫檢師在操作,他們非常重要。只是PCR檢驗過程步驟不那麼自動化,一開始是純手工萃取核酸的分子生物檢驗再漸漸進步到半自動配備核酸萃取機與PCR反應儀,現在醫院內引進高通量的全自動PCR儀器,好比用機器手臂取代人工操作,不僅讓PCR檢驗量能提高十倍,亦可大幅減輕醫檢師工作的負擔。

醫檢師有分學科別 執行不同檢驗技術

一般民眾對於醫檢師的第一印象是抽血或驗肝功能、貧血等檢驗工作,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PCR核酸檢測等分子生物學領域對許多人來說相當陌生。高智雄說,醫檢師的檢驗工作有分不同學科,有一般鏡檢學、血液學、生化學、血清免疫學、微生物、血庫等醫檢師,假設需要驗到分子醫學相關項目,如所謂核酸DNA、RNA、基因分析等應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則屬於分子生物學的領域。一般在醫院裡不會特別去區分稱呼在不同學科工作的醫檢師,因為大都會互相輪值不同部門。

高智雄表示,分生醫檢師是國考合格的醫事檢驗師,經過醫學實驗室的臨床應用操作訓練,執行有關於分子生物學的檢測。工作內容包括以各種分子生物技術檢驗Covid-19病毒RNA、B肝病毒量、C肝病毒量、HIV病毒、HPV人類乳突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各種基因分析等都是屬於分子生物學的領域。技術門檻及難度較高,需要牽涉到很多細微精細操作步驟,常應用PCR或基因定序等分子生物學的技術。

分生醫檢師 辨識病毒的防疫功臣

高智雄說明,新冠疫情期間,分生醫檢師主力承接中央疾管局CDC所公告的PCR核酸檢測,檢測方法是參照WHO公告基因序列的片段,以SARS-CoV-2新冠肺炎病毒的三個基因片段來辨識病毒。此外,新冠肺炎的PCR檢驗去年(2020年)剛開始為半自動操作模式,並非由全自動儀器檢驗,得由人工一批一批批次操作,檢體必須先經過人工前處理將病毒去活化,並萃取出民眾鼻咽拭子檢體中病毒的RNA後,再用PCR儀器把RNA反轉錄成cDNA,並以PCR技術放大基因產物,再檢測有無病毒RNA螢光反應,同時要品管合格,才可以發出PCR檢驗報告。

▲ PCR檢體核對與前處理去活化。(圖片提供:高智雄主任)

高通量全自動PCR 檢驗量能提升十倍

國內五月中旬疫情爆發以來,各CDC指定檢驗機構PCR檢體量大增,雖然醫院實施醫療降載,不同科別醫檢師會支援操作小型PCR全自動儀器,但分生技術訓練需要較長時間培訓,不易調度到人力來支援。高智雄主任提到,當PCR檢體量大於平日一般檢驗量能分生醫檢師就要辛苦加班因應,否則就會延遲無法在24小時發報告,所以5月19日便經由醫檢師公會全聯會發文建議衛福部補助鼓勵實驗室採購引進高通量PCR自動化檢測儀,來消化可能面臨的大量防疫PCR檢體。高智雄說,以他們實驗室為例,以前每天只可以操作120檢體,現在超前部署引進高通量PCR儀器的檢驗量能直接提升十倍,這對於提升中小型醫院的檢驗量能、減輕人力與工作負擔非常有幫助。

▲ 以前的半自動PCR檢驗操作流程。操作一批檢體30個,要醫檢師按壓移液792次,現在已經全自動,改善了。(圖片提供:高智雄主任)

重複加試劑與檢體上千次 人工操作手發抖

高智雄坦言,醫檢師很辛苦,「新冠肺炎檢驗大多是分生醫檢師在操作,他們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自動化的PCR儀器,沿用過去的半自動操作模式,以微量吸管吸96孔洞的檢驗試劑反應槽,一批次最多只能操作30個檢體,拿一支微量吸管一直添加檢體及試劑,一天多個批次重複移液一兩千次以上,做到後來手都在發抖。

現在高通量全自動PCR儀器好比機械手臂來代替,醫檢師的辛苦就可以解決,高智雄分享,只是現在還有很多中小型醫院沒有高通量PCR儀器,需自己「加檢體與試劑到PCR反應槽孔洞裡」,且絕對不能加錯位置,如果醫檢師工作太過疲勞時,不小心錯置檢體造成陰性與陽性個案錯置,他們擔心會引發醫療糾紛、工作時心理壓力很大,且也怕被感染。而現行的全自動新儀器,只要按照SOP輸入正確檢體編號位置核對清楚,就可以機器手臂減輕大部分的工作負擔與出錯風險,不會那麼辛苦了。

參考資料:醫檢小百科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