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口腔癌多因「1習慣」所致! 高風險群應定期篩檢

口腔癌早期的病灶包括口腔白斑、口腔紅斑、潰瘍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等症狀,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病患忽略。(photo by pixabay)

口腔癌是台灣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尤其又以30至64歲中壯年為高危險族群,主要因這階段男性多處於打拼事業階段,常因交際應酬或提神等因素養成嚼檳榔習慣。彰基院長、臺灣耳鼻喉暨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穆寬教授表示,台灣口腔癌致病原因以嚼食檳榔居多,不僅會造成口腔黏膜病變,嚴重甚至導致癌症。

每天檳榔吃上百顆 讓口腔癌找上門

彰化鹿港鎮街尾里長許勝嘉,年輕時就養成嚼檳榔習慣,不僅吃到自己開檳榔攤,甚至口腔出現不明病灶時也不以為意,直到某次赴診所拔指甲時,因疼痛張口大叫,被醫師意外發現口腔內有腫瘤,轉診至耳鼻喉科後確診是早期口腔癌,所幸發現得早,經手術切除後,已恢復日常生活,也讓里長下定決心,一口氣戒掉檳榔。

口腔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陳穆寬醫師說明,口腔癌早期的病灶包括口腔白斑、口腔紅斑、潰瘍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等症狀,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病患忽略。其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僅治癒率高,也不會造成臉部變形外觀缺損,因此,若為18歲以上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抽菸或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民眾,可把握定期每2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癌檢查。

善用政府免費篩檢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根據研究指出,若能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效降低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男性26%死亡風險。陳穆寬醫師強調,目前政府提出免費四癌篩檢中,又以口腔黏膜篩檢最為快速簡單,僅需經由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就能得知是否有口腔癌,若屬於高危險族群者都應盡快接受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介入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