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按摩治胃病 醫師傳授簡易養胃法

人的頭部分布著許多經絡和穴位,按摩頭部不但能夠疏經活絡、鬆弛神經,還能有助於緩解胃病。特別是按摩頭部的風池、太陽、承泣、人中、下關、耳門、魚腰等穴位,有助於減緩胃病。

一、按摩養胃法

相信大家都對「按摩」不陌生。按摩不同的部位能有效緩解胃酸、胃痛、胃潰瘍、胃痙攣及胃下垂帶來的不適。下面就介紹幾種簡單好上手的按摩方法。

●頭部按摩治胃病

人的頭部分布著許多經絡和穴位,按摩頭部不但能夠疏經活絡、鬆弛神經,還能有助於緩解胃病。特別是按摩頭部的風池、太陽、承泣、人中、下關、耳門、魚腰等穴位,有助於減緩胃病。

胃區位於人的頭部正面,也就是從瞳孔處開始,往上直到髮際處,並以此作為起點向上引,直到平行於前後正中線兩公分長的直線處。患有胃炎、胃潰瘍的人,每天不定時地用食指來回按摩頭部胃區三次,即可達到幫助治療胃病的作用。按摩時要注意手指的力道,不宜太快,手指頭的力度以感到麻重為宜。

另外一種按摩方法是將雙手指尖放在耳後,以最小的幅度向上移動,直至頭頂。指尖放在耳前的髮際上,利用指尖向上畫圓圈,直至頭頂。指尖放在頭後,從頂部中央的髮際向上慢慢移動,直至頭頂。整個手掌蓋在頭後部分,從兩側移到耳前部位,向上按摩到前額中央,再從前向後到頭頂。由於部分人不太清楚對穴位的位置,在同一點上反復按揉會起反效果。因此,在按摩時,只要將這幾個穴位區域包括在內即可。

●按摩頭部治胃下垂

胃下垂不同於其他胃病,是沒有發生炎症的胃部生理變化,更適合採用按摩等理療手段治療。

患者可按摩自己的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合谷穴(拇、食指會合處)、三陰交(內踝尖上三寸)等穴位。躺在床上,用左手拿按摩棒按揉中脘穴(距肚臍四寸),吸氣時往下按揉,呼氣時放鬆。再用左手從後背托起自己的骨盆和胃,向胃的原始位置推揉,力度適中。一天數次,就可解緩胃下垂的不適。

●腋下極泉穴改善消化能力

腋下是中醫的人體五大保健區之一。腋下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擔負著血液輸送、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腋下還有一個重要穴位-極泉。它位於腋窩頂點的腋動脈搏動處。常按腋下此穴,通過改善血液供應、刺激淋巴,可以改善消化能力。

按摩方法分為按壓和彈撥。按壓是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復揉壓三~五分鐘。彈撥是抬高一側手臂,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一般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三~五分鐘。

腋下沒有過多的肌肉保護,皮膚下即是血管、淋巴、神經等系統,對外力比較敏感,也容易受傷,在按摩時以腋下微微感到疼痛即可。

●按摩手心減輕胃負擔

中醫認為,人體的手部有三百多個穴位,七十多個對應身體各個臟器的反射區,只要按摩手部對應胃部的反射區,就可以幫助治療胃病。

胃部不適者,每次飯前半個小時,在左手手心處,依照順時針的方向,輕輕按摩三十六次以上,可達到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在飯後半個小時,於左手手心處,用順時針方向進行同樣多次的按摩,可以促進胃排空,減輕胃部負擔。

●按摩四肢調理胃病

除了雙手,在手臂和雙腿上,也有不少穴位和胃經有關,對它們進行按摩,也能從經絡內部對胃進行調養。因此,在治療胃病時,也可按摩上下肢。

患者坐於椅上,左手按摩右側的穴位,右手按摩左側穴位。主要按摩肩井、天井、曲池、內關、神門、養老、列缺、合谷、勞宮(掌心正中央)等穴位。先左後右、先下後上的順序,每個穴位各按揉數次。其中,肩井和肩周穴位用手指拿捏,勞宮穴用掌根平推。

需要按摩的腿腳部穴位主要有髀關、伏兔、風市、血海、足三裡、承山、太谿、太衝、湧泉(腳底板前中央凹陷處)等。用左手及左腳按摩右側穴位,用右手及右腳按摩左側穴位,以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按摩每個穴位數次,其中膝以上穴位用手按摩,膝以下穴位用腳跟按摩即可。

●按摩背部治胃炎

身著薄衣,趴在床上,按摩者以手掌按摩患者的脊椎區域,先是輕輕按揉頸椎,幫助患者舒緩精神後,雙手重疊,下面的手掌根按壓脊椎,從上到下推壓脊椎骨,再從下向上推壓,反復幾次後,再以手成爪狀,抓捏脊椎上面的皮膚,抓捏跟按揉反復交替,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淤血。脊椎區域按摩完成後,再推揉肩胛骨下方的肋骨,方法是從脊椎處沿著肋骨的走向以手指按推。

最後結束時再以手掌輕輕拍打背部,以震盪胃部,促進其蠕動和血液循環。

(文章授權提供/良醫健康網)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