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動脈阻塞7高風險群! 是你嗎?

糖尿病人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若加上神經病變,更容易導致足部變形、潰瘍、甚至必須截肢;嚴格來說,每位病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足部評估。

65歲池先生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末期腎衰竭,目前持續洗腎中。後來,池先生因雙腳疼痛、跛行且合併左腳慢性潰瘍感染,來到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門診求診。

周邊動脈阻塞 各科共同照護

池先生雙腳嚴重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經過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評估後,分別在二個月及三個月後,安排了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

在住院過程中,因為血糖控制不佳,而轉由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葉峻榳接手照顧。在葉峻榳醫師的照料下,血糖控制趨於平穩;同時,也會診了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林祐丞醫師,共同照護左足慢性潰瘍傷口。

注意常見危險因子 糖尿病患風險高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簡稱PAOD),常見的危險因子有:老化、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病變、肥胖等。在這幾項因子中,老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幾乎都是新陳代謝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臺灣,又以糖尿病人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群。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會惡化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嚴重會進展到足部潰瘍,甚至截肢。

足部血管評估 避免截肢憾事發生

葉峻榳醫師表示,糖尿病人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若加上神經病變,更容易導致足部變形、潰瘍、甚至必須截肢;嚴格來說,每位病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足部評估。

此外,臨床醫師也要做好全人醫療,根據病人狀況,擬定個人治療計劃,給予運動及藥物建議;嚴重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則要轉診至專科醫師(心臟血管內科或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進一步處置。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