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後青光眼回診潮 眼壓飆高勿過度使用3C產品

青光眼初期無顯著症狀,等到有視力變差、夜間看不清楚、視野縮小等情形,通常已是中期後。想提早發現,得靠定期篩檢,建議50歲以上每年要做眼壓測量及眼底檢查,有前述危險因子的高風險群則要提前至40歲。

每年過完新年假期,眼科總有一波青光眼回診潮,原因多半是因為假期未遵醫囑好好點藥水,加上放假期間過度使用3C產品,導致眼壓波動過大。所以,醫師特別提醒,身心放假,眼藥水千萬不能跟著放假,才能擁有美好的假期。青光眼名列失明三大原因之一,分為開放性與閉鎖性,開放性高風險群為500度以上高度近視、年長者、糖尿病、眼中風等;閉鎖性的危險因子則包括遠視、眼軸較短、前房狹窄等。此外,先天性青光眼與基因有關,新生兒也可能發生。

正常眼壓也可能得到青光眼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蕭雅娟表示,正常眼壓為8~20毫米汞柱(mmHg),如房水排出異常或生產過多,會使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為青光眼主因。但正常眼壓或低眼壓也可能得青光眼,須依個案來決定目標眼壓,不能一概而論。

青光眼初期無顯著症狀,等到有視力變差、夜間看不清楚、視野縮小等情形,通常已是中期後。想提早發現,得靠定期篩檢,建議50歲以上每年要做眼壓測量及眼底檢查,有前述危險因子的高風險群則要提前至40歲。

青光眼是視神經退化疾病

蕭雅娟表示,青光眼是視神經退化疾病,過去門診50歲以下約占一成,但近幾年提升至三、四成,與診斷技術進步、民眾警覺性提高、篩檢年齡下降等有關,但也跟類固醇濫用、糖尿病年輕化等因素有關。

3C產品並非直接因素,但近視加深一段時間後,眼球結構提早老化,有可能增加青光眼風險。曾有新聞報導,年輕人整晚追劇或整周泡網咖,隔天突然看不見,主要是眼壓升高,造成急性青光眼,若立即就醫,治療後才有機會改善。治療方法分為藥物、雷射及手術。愈來愈多新藥問世,一瓶有多重效果,點藥頻率減少,不含防腐劑,副作用也降低,並有健保給付。而雷射主要針對閉鎖性青光眼,門診約5至10分鐘做完即可返家,類似穿耳洞,在眼球內部打一個小水洞,無對外傷口,安全性高,同樣有健保給付。

小樑切除術,傷口小、安全性高

以往提到青光眼手術,病人很擔心做完會失明,蕭雅娟說,現在技術相當進步,採微創方式做「小樑切除術」,傷口小、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手術成功率高。僅約二至四成病人需手術,當醫師建議手術時,可多溝通或尋求第二意見,勿採逃避態度,一直換醫院想要「不開刀」,拖延反而讓病情更嚴重,錯過手術最佳時機。青光眼須長期用藥,七、八成病人控制良好,可以一輩子擁有生活足夠視力。眼壓控制得好,睡眠充足、適度用眼,可正常運動,唯倒立、舉重風險較高,從事30米以下的深潛須評估用藥。另不宜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份,有抽菸習慣應戒除。

蕭雅娟提醒,每年過完年都有一波眼壓飆高回診潮,放假前應準備好充足用藥,並依醫囑規則用藥,勿過度使用3C產品。此外,勿聽信偏方或使用他人藥物,每人情況不同,不可共用藥物。身心放假、點藥不放假,才能擁有美好假期。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