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抗新冠肺炎成績亮眼 北醫大研究:肺炎死亡率下降

高志文說,新冠肺炎肆虐下,許多國家的死亡人數都超出歷年記錄,且死亡增加不僅是新冠肺炎所造成,反觀臺灣在2020年並未出現死亡率增加的現象,標準化全死因死亡率比2019年為低,未偏離近年來持續下降趨勢,可解釋為防疫成功的另一證明。

臺北醫學大學主持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臺灣2020年標準化死亡率,特別是肺炎和流感死亡率,不僅未因新冠肺炎國際疫情升溫而增加,甚至還顯著低於歷史預測值,再次證明民主國家推動的非藥物措施和大規模行為改變,可以成功抑制疫情擴散,為正深陷疫情泥淖的全球各國帶來信心。

這項由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高志文博士、Mattia Sanna博士、護理學院黃詩鈞博士,以及中國醫藥大學温啟邦講座教授和澳洲Menzie健康研究院Marita Helfer博士與蔡閔光博士等人合作進行的國際合作研究,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臺灣總體人群的健康影響,研究論文2021年2月1日刊登在全球前五大醫學期刊「內科醫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民主防疫手段 豎立各國典範

高志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底從中國武漢爆發,一年多來,歐美等先進國家一一淪陷,中國則透過全面封城等集權強制手法把疫情控制下來,多少讓人覺得集權政府的強制手段可能就是控制流行疫情的最佳選擇,自由民主彷彿成了疫情不斷擴大蔓延的推手。如今,臺灣優異的防疫成果打破此一觀點,已為各國樹立典範。

這項跨國研究發現,2020年臺灣每10萬人口全死因死亡率為399.8人,與近年下降趨勢相符,且明顯低於2019年的417.6人;2020年臺灣每10萬人口肺炎和流感全死亡率下降至48.7人,顯著低於2019年的56.8人,逆轉近幾年來的增長趨勢,且為十年來最低;2020年臺灣每10萬人口交通意外死亡率為8.8人,高於2019年的8.4人,與過去三年的增長趨勢一致。

高志文說,新冠肺炎肆虐下,許多國家的死亡人數都超出歷年記錄,且死亡增加不僅是新冠肺炎所造成,反觀臺灣在2020年並未出現死亡率增加的現象,標準化全死因死亡率比2019年為低,未偏離近年來持續下降趨勢,可解釋為防疫成功的另一證明。

台灣肺炎死亡數減少 交通死亡率增加

2020年顯著下降的肺炎與流感死亡率,有可能來自於全民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限制大型社交活動等各種防疫措施所產生的外溢效應。高志文指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醫療院所密切留意肺炎個案,更有可能把肺炎列為死亡原因,因而高估了肺炎死亡率。若是如此,將更加證實他們的研究結果,因為臺灣肺炎死亡人數顯著減少,而非增加。

相較下,2020年交通意外死亡率增加,高志文認為,長年以來臺灣交通意外事故死亡人數有緩步下降趨勢,2017年起又開始小幅增長,2020年交通死亡人數增加,可能是延續近期成長趨勢,也可能是疫情流行期間國人行為改變所致,比如擔心感染而少搭乘公車、捷運等大眾交通工具,增加個人運具如騎機車或自行開車機會,交通事故因而變多,交通意外死亡率也隨之增加。

證據支持 台灣防疫方向正確 

高志文強調,這項國際研究顯示臺灣透過非專制政府推動的非藥物措施和大規模行為改變,可以成功抑制病毒在社區擴散,這在中共透過國家宣傳機器全力宣掦其共產極權制度的優越性,進而貶低西方自由民主國家的大內宣及大外宣之際,更顯彌足珍貴。

他同時表示,臺灣政府,特別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衛福部長陳時中領導下的抗疫成績,令國際學界驚艷。雖然過去一年來不少人不斷唱衰、不斷質疑臺灣篩檢過於保守、未全面進行普篩及可能有病例隱匿等各種聲音,都證明並不正確。從2020年整年人口健康資料與歷史資料相比對,臺灣人群健康無虞,臺灣去年抗疫百分之百成功的事實,無庸置疑。

北醫大公衛學院陳怡樺院長指出,臺灣去年全年防疫成績出色,人口健康無虞,這個研究登上頂尖醫學期刊,讓臺灣再度站上國際舞臺。面對新冠肺炎這個百年大疫,臺灣不僅政府戰戰兢兢全力以赴,民眾及所有機關團體也都全力配合,比如北醫在2020年初疫情來襲時,便由北醫大林建煌校長親自主持全校防疫會議,採行最高標準防疫措施,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一起成就這項全球矚目的防疫成果。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