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秋冬冷颼颼,是流感、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簡立建與護理師曾晴提醒民眾做好保暖,適當觀察自己的不適症狀,能善用成藥緩解症狀,避免跑醫院省去就醫風險與不便,也呼籲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冬日照護的注意事項。

不適症狀就診時機? 醫師點出4症狀

曾晴護理師分享,曾在急診室遇過18歲年輕患者,主訴發燒、全身痠痛及有呼吸道症狀,檢查並無發現感染指數異常,後來發現體溫燒燒退退,做了流感快篩才確診是流感。究竟該如何把握就診時機?

簡立建醫師說,觀察「燒、吐、喘、暈」四個症狀:若有超過38.5度高燒、出現嘔吐、氣喘、頭暈無力等狀況,就一定要就醫。換句話說,若是低於38.5度,可先在家多喝溫水、吃成藥休息。

簡醫師表示,一些合併有慢性肺氣腫或心臟病的高齡患者,若是有感冒更容易有喘的症狀,慢性病與感冒交乘可能會有缺氧現象,因此建議家中可以準備血氧機,若是血氧濃度低於95%,這時患者往往就會覺得頭昏腦脹、全身倦怠的症狀,就該就醫。

市售血氧機從以往的高價位,發展至現在幾百塊錢就能買到,曾晴指出,只需將血氧機夾在指頭上,打開開關就能即時測量,螢幕會以百分比顯示出血氧濃度及每分鐘的心跳速率,每分鐘60至100下都屬於正常心跳速度。

了解成藥成分 用藥不過量

緩解症狀的成藥、營養補充劑種類繁多,效果各不同。簡醫師舉例,常見的甘草止咳劑止咳、化痰效果好;也有民眾說,服用維他命C能加速感冒痊癒,臨床醫學則意見不一,其實維他命C是能促進傷口癒合及增加免疫功能,從天然柑橘類蔬果攝取維他命C就能有類似的效果。

簡醫師說,其他成藥還包括止痛藥、退燒藥、抗過敏藥物等。止痛、退燒藥的常見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抗過敏藥物則是以抗組織胺(CTM)為主,這些藥物與醫院門診、診所開出藥物的成分都差不多。

然而許多成藥吃了都會嗜睡,簡醫師提醒民眾,服藥後盡量避免開車,一些「加強錠」藥物會添加咖啡因,促進心血循環,彌補嗜睡問題,民眾可諮詢藥局藥師後安心使用。

一些民眾希望感冒快速復原,服用處方藥或感冒糖漿時,會自行加重劑量,簡醫師強調,這會對肝腎造成藥物代謝負擔,建議首次服用的話,先以建議量的一半服用,若是身體無心悸、嘔吐、頭暈等不適症狀,再繼續正常劑量服用。只要合理服用,攝取適當水分,大部分藥物很快就會被代謝。

另外,發燒也能善用退熱貼退燒。簡醫師指出,退熱貼以水凝膠為主要成分,因額頭為全身最容易聚集熱的地方,因此以水凝膠貼敷額頭,靠全身循環物理吸熱,能達到散熱效果,唯獨降溫過快可能會有輕微暈眩症狀都屬正常。

高血壓、糖尿病 用藥錯開半小時避免交互作用

除了發燒、感冒等常見症狀,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要注意。曾晴護理師分享,之前在急診室有病患血壓飆高,收縮壓190、舒張壓100,一問之下才發現患者服用感冒藥後,憂心與高血壓藥物有衝突而停藥,才導致血壓飆高。患者服用慢性病藥物與成藥之間是否衝突?該如何區隔開來?

服用降血糖藥物 注意熱量攝取

簡醫師建議,高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應該與感冒藥物間隔至少半小時服用,較能避免產生交互作用。曾經也遇過糖尿病患服用降血糖藥物後,因為天冷多休息,躺下後就陷入昏迷。其實服用降血糖藥物後應該要適度攝取熱量,否則會造成低血糖而昏倒;亦有患者在冬日吃大餐、大魚大肉,熱量攝取過度,卻沒有增加降血糖藥物而讓血糖飆高的情形,因此提醒糖友要勤測血糖做好管理。

早起暖身再外出 適當飲食助保健

早起時,體溫往往還很低,出門活動前,可以先喝杯溫熱茶水暖暖身子,避免身體需要適應低溫,預防中風及心血管疾病。 曾有一些老先生、老太太,因為習慣節約用電,就算到了寒流來襲氣溫下探9至10度,也捨不得開電暖爐,若是在溫度過低環境沒有足夠保暖,抵抗力也會降低,而容易感冒。

簡醫師說,冬日時,可以適當地用一些以薑、麻油入膳的熱湯祛風寒。坊間常見的金桔、陳皮泡溫熱茶飲,對止咳、化痰也有一定功效。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呼籲民眾珍惜守住疫情的台灣,出入一定要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安全度過秋冬時節。

冬日天氣變化讓人容易有小感冒,若是不看醫生,適當地施用成藥、多休息多數能痊癒,不過醫師提醒,若有燒、吐、喘、暈就要就醫。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