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憂鬱、焦慮指數升! 疫情之下如何調適情緒?

在不能出門及有限的空間下,不妨挑戰一些以前不會嘗試的事情,與家人玩桌遊、撲克牌,甚至定點體操、雙人健身等,如有孩子較在行的,可角色互換讓孩子成為老師來指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見好轉,變種病毒快速蔓延,台灣也出現院內感染事件,防疫期間,不只生活模式被迫改變,身心也受到影響!根據2020年10月發表於《精神藥物期刊》的研究指出,疫情期間,美國年輕人的孤獨感和物質濫用都呈現增長,有百分之80的受訪者出現「嚴重的憂鬱症狀」。

疫情升溫不出門 親子衝突也變多

研究對象中,有63%參與者在調查期間是與2至3位家人同住,當家人相處時間拉長,外出的緩衝空間變少,有時衝突容易升高,因此,防疫隔離居家的家庭活動如何安排也是重要課題。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科醫師陳質采說明,在疫情方興未艾且無法預期的時刻,所產生對未來不確定感,容易引發焦慮或憂鬱,但每個人程度會有所不同,會受疾病的知識、生活習慣調適等因素影響。然而,要改變孩子原已習慣但家人不認同的生活並不容易,建議家長多用鼓勵取代批評,提升親子關係

家長要同理孩子 鼓勵、關懷代替責罵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在不能出門及有限的空間下,不妨挑戰一些以前不會嘗試的事情,與家人玩桌遊、撲克牌,甚至定點體操、雙人健身等,如有孩子較在行的,可角色互換讓孩子成為老師來指導。

此外,線上視訊隨著疫情發展或後疫時代,已然成為生活常態,熟悉使用它或增加家庭和家庭間的視訊,及家長可作為示範主動關心視訊裡的其他家人,也鼓勵孩子與朋友視訊時同時做分享與關懷,便能提升整個社會因疫情孤立或瓦解的復原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