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定期檢查眼睛 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目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隨著新生血管抑制劑的使用,超過八成的病人在治療之後,視力都可以維持或進步。

70歲的王伯伯有抽菸的習慣,退休後喜歡到公園跟三五好友下象棋,有一天卻看到棋盤線歪七扭八,甚至中間還出現黑斑,他緊急救醫,被診斷出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過數次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後,症狀終於慢慢改善,醫師也告訴他必須戒菸。

老年性黃斑部病 台灣老年人失明主因之一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目前台灣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可以分為濕性與乾性的黃斑部病變,乾性病變通常病程進展比較和緩,致盲的機率較低,目前並沒有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而濕性病變是因為黃斑部組織老化,引發脈絡膜血管病變,進而產生新生血管或血管變異,由於這些不正常的血管組織比較鬆散,常常造成血管破裂、進而引起出血或血管滲漏,使黃斑部水腫而造成視力突然下降,如果沒有即時治療,很容易造成失明,對老人家心理及生活上造成極大衝擊,甚至後續生活無法自理而進一步造成家庭及社會的負擔。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逾八成病人治療後視力維持或進步

目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隨著新生血管抑制劑的使用,超過八成的病人在治療之後,視力都可以維持或進步。少數病人雖然對藥物反應不佳,但治療還是可以延緩失明的可能。如果不幸得到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一定要找專業眼科醫師積極治療,以免喪失寶貴的視力,而目前健保也有條件給付14劑的新生血管抑制劑予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病患,大大的減輕民眾的負擔。

目前大部份的療程可以分為初始治療劑量及後續維持劑量,通常在發病初期的初始治療,會每個月注射一次,連續三個月,之後醫師會判斷病人情況,維持或延長治療時間,以避免病情復發。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特性就是一旦復發水腫或出血,下降的視力就很難恢復,即使追加治療也無效,患者一定要與專業醫師合作,千萬不要隨意中斷治療。

50歲之後 定期檢查視力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超過50歲之後一定要自我檢查,可以每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交互檢查,看視力有沒有變化,中心有無黑斑,也可以看棋盤、磁磚線或阿姆斯勒量表是否有扭曲現象,如果有異常,應儘速就醫,如果沒有異常,還是建議每年至少作一次眼睛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疾病的不二法則。另外,家族史、抽菸、照射強光、高血壓等也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建議一定要戒菸,白天出門要戴帽子及太陽眼鏡,避免強光並控制高血壓,在生活上,也要適度運動,充足的睡眠及均衡的營養,才能降低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的機率。

(文章授權提供/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醫師)

賴旗俊醫師

基隆長庚醫院 院長

亞太視網膜醫學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常務理事

台灣黃斑部醫學會 前理事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