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翁不菸不酒 定期健檢揪出網球大肝腫瘤

義大醫療體系醫師呼籲民眾重視肝癌防治。左起為饒坤銘副院長、陳耀森副院長、洪朝明院長、羅錦河副院長、曾政豪主任。

晚期肝癌現曙光!今年68歲的林先生,平日不菸不酒,患有高血壓和B型肝炎病史,7年前一次定期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腹部異常,進一步就醫竟發現6公分、大如網球的肝臟腫瘤,隨即手術切除,但沒想到後續5年多,又經歷3次復發,確診為無法手術的晚期肝癌。幸好林先生不放棄,樂觀治療,聽從醫師建議接受免疫組合療法,迄今約2年,仍可四處趴趴走!

南台灣肝癌盛行多與C肝相關 「C肝村」高雄梓官尤需專業照護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僅次於肺癌,108年造成7,881人死亡,平均每小時就有一人被肝癌奪走寶貴的生命。

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表示,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男性為女性2倍。特別的是,國健署曾經公布各縣市肝癌發生人數的統計,結果高雄市以1640人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新北市1550、台中市1236人、台南市1141人,顯示肝癌對南台灣民眾的健康威脅之鉅。

另從原因來看,造成台灣人肝癌盛行的原因,9成與B型肝炎、C型肝炎相關,其他包括肥胖、代謝症候群、酗酒、以及食用含黃麴毒素的發霉穀物及其製品等,也是危險因子。研究進一步分析台灣肝癌地圖,發現造成南台灣肝癌流行,可能與C肝、脂肪肝有關,而距離義大癌治療醫院車程約20分鐘車程的高雄市梓官區,恰巧也是全台前5大「C肝村」之一,更需專業的照護。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 往往已是晚期肝癌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曾政豪主任表示,在過去,晚期肝癌的治療武器選擇少,主要以化療和標靶為主,但兩者都有易產生抗藥性和副作用大的情況,幸好,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晚期肝癌治療逐漸露出曙光。

突破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瓶頸 免疫組合「2好1少」受期待

義大癌治療醫院癌症醫療副院長饒坤銘進一步表示,晚期肝癌在過去的治療面臨5大困境:(一)8-9成肝癌病友合併肝硬化,肝功能不佳,影響用藥的選擇;(二)容易產生手足症候群和皮疹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三)反應率相較於乳癌或肺癌超過一半有效,明顯較低;(四)易產生抗藥性,半年就失效的病人約有一半,整體存活期僅1年左右;(五)部分藥物沒有健保,對許多肝癌病友和家庭是一大負擔。

然而,隨著免疫組合療法的興起,目前國際有許多臨床試驗,包括搭配化療、傳統小分子標靶、抗血管新生標靶,或是免疫治療藥物雙組合等正在進行。根據國際的研究顯示,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不僅能提升腫瘤反應率達近3成,且近9成病友保持6個月疾病不惡化,近1年生活品質不惡化,副作用也沒有1+1大於2的情況。此「2好1少」(治療成效好、生活品質好、副作用少)的成果,受到國際矚目,國內也已核准此免疫組合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不過健保尚未給付。

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 奠定晚期肝癌治療的基礎

饒坤銘副院長表示,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合的獨特之處,在於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以讓腫瘤附近的血流正常化,幫助藥物進入腫瘤,正常發揮作用。另外,抗血管新生標靶本身也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可強化免疫治療的效果,並且活化腫瘤附近的免疫細胞,增強辨識癌細胞的能力,進而撲殺癌細胞。

饒坤銘副院長進一步說明,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就像棒球場上的先發投手,奠定了肝癌治療的基礎,有助於後面的藥物發揮效果,讓晚期肝癌的整體存活時間延長,使得晚期肝癌整體存活超過兩年,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真心守護肝癌病友 義大癌治療醫院團隊總動員

近年隨著免疫治療與各種組合治療的出現,晚期肝癌治療逐漸有了新的突破,義大醫療體系也集結一般外科、肝膽內科、血液腫瘤科、病理部、影像醫學部、放射腫瘤部、營養師及個案管理師等各專科成立肝膽胰癌多專科醫療團隊,提供最新、最好且最完整的醫療照護,呼籲肝癌病友,特別是晚期肝癌患者,不要放棄希望,保持樂觀的心情,積極與醫師溝通和討論,尋找個人最佳治療對策。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