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初期照顧方法:與正常老化的差異

失智症最早出現的症狀是記憶力衰退,很容易被民眾被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但失智並非正常老化。當長輩開始出現記憶力、個性改變或智能減退的症狀時,就要趕快就醫接受完整評估,判斷記憶力或智能減退的程度;並評估有否可控制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或改變生活型態以減緩症狀惡化速度;同時要接受定期追蹤檢查,以掌握病情,及早治療。

正常老化與失智的差異

老化過程裡,健忘的確是正常的現象,並且會在中高齡時期更加明顯,是正常的轉變;然而失智症患者的「健忘」主要以短期記憶減退為主,並會惡化到足以影響正常生活,而不是偶發性的干擾。患者會不記得剛剛發生過的事;忘記原本能簡單做的事(例如分裝藥盒、繳清帳單等);並會否認自己忘記了,或講一些從沒發生過的事情。


  ↑失智症與老化的差異(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失智症診療手冊)

失智症早期10徵兆

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2.計畫或解決事情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

6.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

7.不適當行為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不參與社交活動

10.情緒與個性的改變

正常老化與失智症的認知改變有所不同,初期時容易被當成年老現象,而容易忽略症狀。建議可使用「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來評估自己或家裡長輩是否有失智狀況。

初期失智症照顧方法

1. 多鼓勵,少責備

失智症長輩除了就醫治療,更需要的是具備同理、溫暖的陪伴。生病的長輩自己也會有無力感,感到挫折、失去自信,當他們忘記或做錯事時,多用正向鼓勵的言語與長輩對話,才能使照顧更有品質;也切記:跟失智長輩互動時,不要用考試的方式(如考失智長輩「我是誰?」)。

2. 增加社會接觸 

初期失智者雖然被診斷出疾病,但還是保有基本的行動功能。建議可帶失智者參加像是運動、藝術治療、繪畫、懷舊體驗課程的活動。除了能延緩症狀惡化速度外,也能交朋友、與社區建立聯繫。一般社區裡的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健康中心(衛生所)、日照中心、老人服務中心等單位,常會辦理相關的衛教宣導活動,可以去電詢問,或實際走一趟看看環境。

3. 聽從醫囑追蹤治療,避免吃無效保健食品

一定要帶失智長輩去看醫生!由醫生判斷記憶力與智能減退的程度,並進一步評估有否可控制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改變生活習慣、進行藥物或非藥物治療,以延緩疾病惡化速度。同時也要定期追蹤檢查,即時掌握病情。

許多人會在長輩失智時,買保健食品給長輩吃,希望能治療失智。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顯示,相關保健食品可治療或預防失智症狀,切勿聽信來路不明的謠言或廣告,避免花錢又傷身。

4. 做好「預防失智走失」準備

「走失」是初中期患者常見的問題,他們因為定向感、判斷力下降,導致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認不出熟悉的家人等。家天使提醒5大預防走失的重點:看、戴、按、案、陪,預防長輩走失不再是難事,也讓您極早找回走失的家人。

5. 改善居家環境

長輩因身體老化,原本就會有跌倒風險,再加上失智的腦部功能退化,在家行動的受傷風險就更大。建議可以針對居家環境進行改善,減少失智者在家發生危險的機率。

6. 向外求援,利用照顧資源,減輕照顧重擔

照顧失智者的壓力十分沉重,就算是在初期的失智階段,照顧起來也不容易。衛福部陸續於各縣市建構許多失智症照顧資源,可利用如失智共照中心、日照中心、樂齡學堂、居家照顧、喘息服務等資源,減輕照顧重擔;或也能使用家天使平台預約專業照服員,到家陪伴失智長輩聊天,陪長輩去上課、運動、拜拜等活動,維持長輩與自己的生活品質。

長輩得了失智症,是不是沒救了?

許多人誤以為失智症是無藥可醫的,但近年來醫界在失智治療有許多重要進展。找出病因以對症下藥,就有痊癒或改善的機會,例如由腦中風、硬腦膜下出血引發的失智症;而失智症的行為異常,也有機會透過精神藥物控制,來改善失智者行為,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總而言之,當家人出現失智初期症狀,或經確診為初期失智的患者,還是多多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早期介入治療,就有機會避免病況持續惡化,也對患者與家人的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幫助!https://ghsha.com/articles/151

(內容授權提供/家天使編輯團隊)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