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日】長期心情低落 心理師教寫心情筆記防心病

潘奕瑄臨床心理師指出,民眾可藉由心情筆記,認識自己的心情變化,每天花一點時間反思,並用簡短記錄當天心情,以及影響心情的人、事、物。」此作法除能抒發情緒,一段時間後還能覺察情緒感受,了解會影響或改善自己心情的因素;即使許多客觀因素不容易改變,但也能及時覺察壓力、提早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調適。

42歲的李太太因童年時期常受到父母的冷落與批評,養成悲觀、易焦慮的個性,白天忙碌工作,晚上面對丈夫對家務的挑剔,還要管教一雙叛逆期兒女,壓力爆棚,她開始出現易怒、焦慮、哭泣、失眠的情況。就診後醫師轉介給臨床心理師教導李太太覺察情緒與放鬆技巧,並陪伴她用不同方式與家人溝通,兩個月後李太太學會調適壓力,也找回身心平衡。

自殺者多為身心困擾者 長期壓抑致心病

WHO指出,全球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台灣則統計每年有近四千人自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具身心困擾者。低潮情緒常見,症狀因人而異,台北慈濟身心醫學科潘奕瑄臨床心理師說明,「壓力因應能力會因為體質、性格、壓力調適技巧而有不同,生活中的壓力多元又難以預測;情緒不好時可從生活中抽絲剝繭,了解原因,予以應對、接納。」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狀況長期累積,也會演變成莫名其妙心情不好;時間一久,將增加心理疾患的可能。

每日記錄心情與事件 了解影響因素

潘奕瑄臨床心理師指出,民眾可藉由心情筆記,認識自己的心情變化,每天花一點時間反思,並用簡短記錄當天心情,以及影響心情的人、事、物。」此作法除能抒發情緒,一段時間後還能覺察情緒感受,了解會影響或改善自己心情的因素;即使許多客觀因素不容易改變,但也能及時覺察壓力、提早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調適。

肌肉放鬆與正念呼吸 兩大放鬆技巧

1.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當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肌肉會不自覺繃緊,而身體緊繃則情緒也難以放鬆。可反覆放鬆身體各處的肌肉,便能增加自己察覺身體及心情的能力,並放鬆心情。

2.  正念呼吸:用輕鬆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把注意力專注在呼吸上,屏除雜念並試著把注意力放回呼吸帶來的感受,建議每天執行五到十分鐘。

許多人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每天都很快樂、沒有壓力,但真正的心理健康其實是能從喜怒哀樂中適時彈性調適。因此不要過度害怕負面情緒,也不要責備身邊情緒低落的朋友;若低落的情緒已持續二週以上,且連帶出現如食慾、睡眠、體力改變與負面思考、注意力與記憶力變差,認知改變或嚴重干擾生活,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度過情緒低潮。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