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6位新癌友就有一人正值育齡 療前醫病三主動助好孕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國健署攜手七大醫學會共同支持癌友生育健康。

在台灣,每6個癌症新病人就有一位正值生育年齡。新婚的傳勇展開兩人幸福世界沒多久,隨即發現罹患白血病,倉皇中做了化學治療和血液及骨髓移植,還好順利保住性命。雖然白血病治療對傳勇的生育能力產生永久傷害,但時隔八年,他有幸喜獲麟兒。傳勇說:「幸好當初有醫師、護理師的提醒,在治療前進行生育保存,才有機會當爸爸!」
保障癌友生育權 醫界推醫病共享決策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過去癌症病人的醫療較專注在治療疾病,可能忽略關注生育的議題,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台灣近6成癌症病人可存活超過5年,生育權逐漸受到重視,然而部分癌症治療像手術、藥物及放射線等治療可能會影響到生育能力,有些癌友並不知道有這些風險。
王英偉期望,透過各相關專業學會及醫院共同制定相關指引與決策輔助工具,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提供癌友是否生育保存及選擇生育保存方式的醫病共享決策,共同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療前醫病三主動 七大學會共同把關生育自主

隨著癌症存活率提高,許多年輕癌友在抗癌成功後,有機會建立家庭、生兒育女。但在面對癌症衝擊時,癌友往往集中注意治療,難以事先想到生育議題,因而錯失決策良機,在康復後留下遺憾。

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董事長提出「療前三主動醫病雙把關孕不孕由你」的主張,呼籲癌症病友「主動查詢」、癌症醫師「主動告知」、生殖醫師「主動說明」,並攜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七大相關醫學會,包括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唐季祿、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柯博升、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富仁、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賴鴻政、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陳煜、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立宗,前來為癌友生育健康超前佈署,期盼透過醫病共同把關,落實自主生育決策,既搶救癌友生命,也保留未來「生」機。
台灣首創「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 三大功能輔助生育決策

「我的癌症治療會影響生育能力嗎?」、「我未來想生育,該採取什麼保護方法?」、「其他人的經驗如何?」、「我該如何與醫師討論?」癌友面對生育議題常有許多疑問。
事實上,不同年齡、癌別和治療方式對生育的影響各不相同,相關資訊既複雜又零散,為協助癌友面對生育議題,癌症希望基金會在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邱秀渝副教授指導下,首創「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以三大功能協助癌友及家屬完整了解癌症與生育:
1.衛教資訊:治療對生育影響、生育保存方式等
2.癌友經驗:透過他人的經驗給癌友支持力量
3.決策輔助:評估治療後不孕風險並探索自身對生育想法,最後提供決策建議。「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能促進與醫療團隊及伴侶家人更有效的溝通,做出最適合的決定,減低人生後悔及遺憾。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