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會頭暈、心悸、反胃 + 胃食道逆流 +橫膈食道裂孔疝氣 = 無解??

人體的結構是非常複雜的,一個症狀的出現不能只考慮單一的病因,否則不僅療效不彰,更會徒增病患身心的痛苦。

這是一位年約三十出頭的男性病人,初來針灸門診的主訴是每次吃飯都會出現頭暈、心悸與反胃,已持續2年,胃鏡檢查有胃食道逆流合併橫膈食道裂孔疝氣,經過腸胃科藥物治療症狀均未見改善、尤其是吃飯時會出現頭暈、心悸與反胃,令其非常痛苦,各科儀器檢查仍找不出原因。

對於胃食道逆流與橫膈食道裂孔疝氣,我有很多治療成功的病例,但是吃飯會出現頭暈、心悸等症狀倒是第一回遇見。若由西醫解剖學分析,胸口有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經過,當胃往上滑動穿越橫膈到胸腔時會擠壓心臟同時也會觸動自律神經造成心悸進而出現頭暈,因此試著用頭皮針與耳針再搭配穴位注射的方式,一方面治療賁門括約肌的鬆弛,加強橫膈肌的緊縮,同時也調整其自律神經。在第三次治療之後,病患吃飯頭暈、心悸的症狀有明顯緩解,只剩晚餐仍會出現症狀,連續治療幾次,症狀未見進一步改善,因此重新評估其病因,發現其肩頸長期僵硬,有可能阻礙頸部血液循環造成頭暈,也會影響頸部神經節導致心悸,因此使用小針刀鬆解僵硬的肩頸筋肉。症狀在第一次小針刀治療後幾乎不再出現,隔2周再做第二次小針刀治療後至今已經一個月,吃飯已經不再出現頭暈、心悸與反胃了。

人體的結構是非常複雜的,一個症狀的出現不能只考慮單一的病因,否則不僅療效不彰,更會徒增病患身心的痛苦。簡單舉例,我有很多病人有頭痛的問題,醫院幾乎都會只針對腦部去檢查,但是在排除大腦問題之後就只能給予止痛藥、鎮靜劑或B群減輕症狀,很少會去留意肩頸的問題。其實很多頭痛、頭暈的病人都是因為肩頸肌肉的過度僵硬,往往只須用一支針鬆解僵硬的筋肉,馬上就能見到療效。

這位男性病患的症狀若由各科檢查治療,應該包含神經內科、心臟內科、腸胃科,若症狀仍未見改善,最後就由身心科給予抗焦慮與鎮靜劑來終結,以上種種的症狀終其一生可能就無解了。針灸一般被定位只是用來治療肌肉拉傷扭傷等傷科的疾病,在傳統中醫治療內科疾病方面,主要以中藥為主角,針灸則是輔助的點綴而已。對我而言,以西醫為基礎,針灸能夠治療的範圍能涵蓋內外婦兒等所有的科別,甚至可以超越藥物的療效,在我的針灸門診裡,絕大多數都是長期服藥無效或即將要手術的傷科病例,病程至少有幾年甚至數十年,很多病人早已不抱任何期望,還好針灸都能夠發揮最好的療效。(圖片攝自網路)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