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高溫!中暑、熱衰竭分不清? 醫師教你一招分辨

熱傷害包括熱暈厥、熱衰竭及熱中暑等,特別是中暑易引起急性症狀而死亡,到底該如何分辨,醫師教民眾簡單快速的區別方式。

炎炎夏日,小心熱傷害!台灣每年約有1千8百至二千人,因為熱傷害就診,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環境下,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產生不適症狀。包括熱暈厥、熱衰竭及熱中暑,特別是中暑易引起急性症狀而死亡,到底該如何分辨,醫師教民眾簡單快速的區別方式。
熱暈厥、熱衰竭皮膚溼冷 體溫通常不高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緊急醫療部災難醫學科主任簡立建表示,多數人體溫調節不佳,易造成熱暈厥、熱衰竭。熱暈厥主因是皮膚大量流汗,卻因體內代謝功能不良,或是站太久,造成血液循環問題造成暈厥,血壓下降臉色、蒼白、濕冷、疲倦。

熱衰竭則是因為汗流太多、身體散熱不良,進而出現倦怠、頭痛,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伴隨全身溼答答、臉色蒼白。生理意義來說,熱暈厥和熱衰竭都是身體對外在惡劣環境發出警訊,通常體溫不超過39度,及早處置問題不大。
中暑死亡風險高! 體溫高皮膚易乾又熱
如果體溫持續上升達攝氏39度以上,就是真正的中暑了。簡立建醫師指出,因為身體無法承受過高溫度,不能有效散熱,可能出現橫紋肌溶解、心臟衰竭,甚至意識改變,停止心跳等死亡風險。
熱中暑是體內熱調節機轉異常,此時患者皮膚摸起來又乾又熱,因此,要判斷熱衰竭或是熱中暑,以身體濕冷或乾熱可簡單分辨,這時要趕快將患者移到陰涼處,喝一點運動飲料,慢慢降溫,若體溫持續升高則建議送醫。
運動員、肥胖等人 熱中暑高危險族群
什麼人比較容易熱中暑呢?簡立建醫師說明,通常是年長者,或是服用慢性藥物的人,長時間在太陽底下工作者、運動員、肥胖等,皆是高危險族群。曾有一位病人BMI大於38,在戶外走太急而中暑,後來竟出現全身橫紋肌溶解,緊急送加護病房差點造成生命危險,強調民眾務必要了解,中暑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天氣炎熱,簡立建醫師呼籲民眾,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不要讓衣服全身溼透,攝取充足水分,但是有些心腎衰竭的病人或長者,需遵照醫師指示攝取水分,避免造成肺水腫併發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