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超音波還厲害!新利器及早揪出肝腫瘤

肝病殘害國人健康,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報告,每年約有1萬1000多人被發現罹患肝癌,8300多人因為肝癌而喪命,是國人癌症死因第2位。

肝病殘害國人健康,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報告,每年約有1萬1000多人被發現罹患肝癌,8300多人因為肝癌而喪命,是國人癌症死因第2位。
肝癌預後佳 早期發現優勢大
國泰醫院肝臟中心主任胡瑞庭分析,造成國人肝癌的原因中,以B型肝炎、C型肝炎為主,其中北部的肝癌患者以B型肝炎造成居多,南部地區則以C型肝炎較多。其他原因包括與脂肪肝有關的肝癌、酒精性肝癌、不明原因肝硬化、藥物性肝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教科書上認為脂肪肝是良性,可以不必處理,但近幾年來已有眾多肝癌患者的發生,疑似與脂肪肝有關,顯見脂肪肝問題不可忽視。「肝癌只要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都不錯。但肝癌很難被發現的原因,在於它沒有什麼症狀,很多人確診時已是晚期。」胡瑞庭說。
不同於人體的其他器官或組織,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肝臟內部少有。因此,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幾乎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如果沒有定期篩檢,非常容易忽略。只有晚期肝癌才會出現不適,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發燒、疲倦、頭暈、食慾差,以及黃疸、上腹疼痛、腹脹、體重減輕等。

肝炎帶原、脂肪肝者 每年須追蹤檢查
胡瑞庭指出,想要及早發現肝癌,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與抽血檢查。超音波如同照妖鏡,可讓大多數腫瘤現形,且沒有侵入性,台灣目前的超音波檢測技術精湛,能檢出0.6公分的小腫瘤,僅次於日本。
至於抽血檢查,可觀察胎兒蛋白是否異常,但準確度只有一半,也就是說,當檢驗出胎兒蛋白高,肝臟正常或有腫瘤的機率各占一半,因此只能參考,通常胎兒蛋白可作為肝病治療後的追蹤依據。
腹部超音波是早期發現肝癌的利器,但可惜的是很多人不知應用,令人遺憾的是不少人第一次做卻已是肝癌晚期。胡瑞庭日前便收治一名38歲男子,因為健康檢查有異常才到醫院確診,患者長年在台北工作,一輩子都沒做過超音波檢查,沒想到第一次做檢查就是晚期肝癌(3A),這名患者得知罹癌後,便回南部家鄉了。
胡瑞庭強調,B、C型肝炎帶原者以及脂肪肝等肝癌高危險群,最好聽從醫囑每3至6個月回醫療院所檢查,而一般人也應每年在健檢時或到消化道專科做1次檢查,「即使是肝炎已治療完畢,仍須定期追蹤。」他有位10年前接受C肝治療成功的患者,直到2年前便未再追蹤,最近想到再來追蹤後發現,肝臟已悄悄長出1顆1.5公分大的腫瘤,幸好及時發現,才沒有造成憾事。
超音波照不出的腫瘤 它能輕鬆揪出!
雖然超音波可以無侵入性檢查出腹部是否有腫瘤,但仍有許多影像學無法判斷的情況。胡瑞庭舉例,脂肪肝很嚴重時,肝臟在超音波下就是一片亮光,或是腫瘤位置很偏、難以發現,往往不容易判斷。這時可進一步以血管攝影、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確認,如果還有疑慮,也可利用磁振造影搭配肝臟標靶顯影劑,大約20分鐘後,就能讓肝癌無所遁形。
胡瑞庭印象深刻的是,一名70多歲的婦人有中重度脂肪肝,因為胎兒蛋白飆高,超出正常值20ng/ml的10多倍,但他院的醫師用超音波檢查2遍仍看不出腫瘤,才轉診到國泰醫院,胡瑞庭便用磁振造影搭配肝臟標靶顯影劑為婦人檢查,終於在肝臟邊緣找到1顆約1.5公分的小腫瘤,用腹腔鏡把它取出。
新藥物幫助診斷 治療更精準
此外,運用新藥也可幫助醫師釐清腫瘤的顆數。胡瑞庭在臨床上就曾碰過,一位患者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1顆小腫瘤,但患者在血管攝影、電腦斷層相關檢查下,卻看到很多顆腫瘤。
最後醫師用磁振造影搭配肝臟標靶顯影劑進行檢查,終於確定患者只有1顆小的惡性腫瘤,本以為要動大手術,最後僅以電燒的方式處理,患者病歷上腫瘤顆數由「數顆」改為「1顆」,癌症期數也由2期改為1期。
胡瑞庭強調,篩檢肝癌的方式仍是以腹部超音波與抽血檢查為主,檢查結果有疑慮時可再用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血管攝影等,仍無法正確判讀時可用磁振造影搭配肝臟標靶顯影劑做檢查,而使用肝臟標靶顯影劑需自費數千元。
早期肝癌仍以開刀為主,患者5年存活率達6成以上;第3期以後存活率不到3成,目前治療方式有口服標靶藥物,也有免疫療法(藥物)可用。胡瑞庭認為,只要把肝癌後段班的患者提早到前段班,患者大多可獲得不錯的預後。
內容摘錄自《健康2.0》74期/11月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