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無藥可用?醫:憂慢性病患中斷用藥,併發症風險增高

隨著疫情擴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為避免出入醫院,便逕自減藥、甚至停藥,無形中增加慢性病併發症的風險。舉高血壓為例,由於部分患者高血壓症狀不明顯,擅自停藥時,即使血壓異常升高,也未必能察覺身體變化,反而可能導致中風機會大幅增加。

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不僅帶來健康的威脅,也讓製藥產業受到波及。中國是藥物原料的主要生產國之一,許多人擔心疫情影響藥物供應,將出現無藥可醫的狀況。食藥署表示,對此已推行相關應對措施,在防疫的超前部署要求之下,要求藥廠清點藥物,特別是對於需求量大的慢性病用藥,確保台灣有足夠的庫存量,就怕慢性病患自行中斷治療。

一名60歲男性建築工人李先生(化名),因為胸痛被送往急診,經心電圖檢查確診為急性冠心症,打通血管裝上心臟支架後恢復良好,然而出院不到一個月,就因為心肌梗塞再次送往急診。他的心臟支架內附著大量血栓,詢問後才了解他出院後即回歸工作崗位,不僅未按照醫囑定時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也可能因為加上在工地經長時間曝曬,水分大量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心肌梗塞發生。

疫情席捲全球 慢性病患勿憂感染逕自減藥、停藥  

「慢性病患者千萬不能自行停藥!」收治該案例的新店耕莘醫院副院長劉傳捷醫師表示,隨著疫情擴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為避免出入醫院,便逕自減藥、甚至停藥,無形中增加慢性病併發症的風險。舉高血壓為例,由於部分患者高血壓症狀不明顯,擅自停藥時,即使血壓異常升高,也未必能察覺身體變化,反而可能導致中風機會大幅增加。

特別是患有心肌梗塞、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或因心臟血管阻塞而安排心導管裝置支架的患者,更需要遵照醫囑定時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若輕忽慢性病控制,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再次突發。

血壓飆升腎功能也變差 ARB類藥物助改善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賴超倫主任說明,併發症的防治是慢性病治療的一大重點,特別是合併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面對高血壓與高血糖的雙重衝擊,會加速血管的傷害,有更高的風險發生蛋白尿與腎臟衰竭等併發症。現行高血壓藥物有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 、利尿劑(Diuretic);對於合併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可以優先使用部分ARB類藥物,臨床試驗證實有助於降低腎病變的發生風險;用於已出現腎病變的患者,也可延緩疾病惡化為末期腎臟疾病,而且藥物副作用低,患者的接受度也較佳。

賴超倫主任提及,有一名70多歲的男性是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起初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快速降低血壓,然而,治療伴隨著下肢水腫與心跳加速的副作用,患者未與醫師討論便自行停藥,結果血壓飆升,腎功能也跟著出問題。經評估患者狀況改用ARB類藥物,治療不到一個月,血壓回復正常,腎功能獲得改善,期間也未出現副作用,患者對治療成果相當滿意。

賴超倫主任提醒,現各大醫院都有建立對應的防疫措施,呼籲慢性病患者仍應定期回診,若對治療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跟醫師討論,才能真正兼顧慢性病控制與防疫。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賽諾菲提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