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推卡通防疫影片 娓娓道出病毒史詩

中研院推卡通防疫影片!中央研究院6日於網路發布一首署名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的病毒史詩,接著又推出廖院長女兒製作一部全英文COVID-19簡介影片,請院長幫忙中文配音,並透露錄一次就OK,快來看看影片說了什麼。

新冠病毒是什麼?

影片指出,所有病毒都攜帶遺傳物質,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RNA被像衣殼蛋白所包覆,一切又被病毒外膜所包覆,病毒外膜是由脂肪、蛋白質組成,並有刺突蛋白從病毒外膜中突出。RNA具有所有使病毒複製的指令,但病毒缺乏複製機制,因此必須感染細胞。

一但病毒進入人體,病毒特異性很強的刺突蛋白,會尋找細胞ACE2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結合,就此進入細胞,並將RNA釋放細胞中,脅持細胞的複製機制,利用細胞的核醣體將病毒RNA轉化為蛋白質。基本上,它使細胞變成病毒製造機,一但產生足量病毒,病毒就從細胞中突圍而出,並殺死細胞,新病毒將感染新的細胞,重複此過程。

感染病毒如何導致發燒、咳嗽、呼吸困難?

影片解釋,ACE2受體常在上呼吸道上的細胞表達,稱杯狀細胞、纖毛細胞,是前線捍衛者。杯狀細胞產生黏液,捕捉病原體,纖維細胞接著掃除異物隨黏液流出。當病毒攻擊杯狀細胞、纖毛細胞時,引起發炎反應,刺激呼吸道產生乾咳。

若免疫系統無法阻止,病毒會向下侵入肺的肺泡,是一種氣囊,是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的場所。此時免疫細胞被送至肺泡,導致其腫脹、充滿異體,免疫反應過度會損傷更多肺泡細胞,使肺部充滿更多碎屑和液體,打斷進入血液的氧氣傳輸,最終導致肺泡塌陷,出現呼吸困難。

此外,免疫系統釋放某些蛋白質在血液,作為免疫反應,並到達大腦下視丘,其功能是調節體溫,該蛋白質會指示下視丘增加體溫,造成發燒;若血液氧氣減少,還會造成器官氧氣不足,出現器官衰竭。

新冠病毒如何傳播?

新冠病毒由飛沫傳播,有病人打噴嚏、咳嗽時釋出,這些水滴在空中停留兩公尺,很容易傳播給附近呼吸飛沫的人。此外,水滴也會降落物體表面,生存約24小時,可以觸摸表面後,再觸摸口鼻眼感染。

接觸病毒感染後,潛伏期是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時間,約2-14天,意味著人可以已被感染卻沒有症狀。如果不保持社交距離,可能會持續感染別人。

肥皂洗手如何預防病毒?

肥皂是對抗強壯病毒的簡單武器,肥皂分子有一端親水性的頭,容易被水吸附,和另一端疏水性的頭,被水排斥,並容易吸引油脂。當混合肥皂和水時,疏水端吸住油脂顆粒,沖洗時,清水伴隨油性分子被洗掉。而病毒有一層油脂組成的外膜,就像油一樣,肥皂分解病毒,並從手上清除,但要花20秒才有作用。

如何檢測新冠病毒?

目前是從患者口鼻腔黏膜採樣,從中提取病毒RNA,RNA可以用來識別病毒,科學家可以添加反轉錄酶,將RNA轉換成DNA,再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製作更多DNA,這時再添加特別設計的引子,一種短序列可結合特定片段上,配合螢光染料,用來識別病毒,螢光越強,病毒量越多。

如何阻止疫情?

影片提到,疫苗和可能療法仍在開發中,感染的人可能需要嚴重狀態下的支持治療,包含呼吸器,幫助患者呼吸和幫助免疫系統減弱造成的併發症,但是呼吸器和醫院病床有限,如果每個人都同時生病,就沒有足夠醫療資源,這也是平緩傳播速率對醫療系統至關重要。

流行病學家透過R0值描述疾病傳染性,如果一個人導致另一個人感染,傳染力R0值是1,如果R0值超過2,代表1個人會傳給2個人。新冠病毒估計為2.2,因此一個感染者可很快傳染給無數人。影片呼籲,若一個人承擔社會責任,待在家裡,就可以防止很多人擴散,所以每個人都要遵循疾管署準則,減少案件數量。

參考資料:

中研院影片連結

中央研究院6日於網路發布一首署名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的病毒史詩,接著又推出廖院長女兒製作一部全英文COVID-19簡介影片,請院長幫忙中文配音。(圖片截自中研院影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