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出生就發現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 多虧「這一步」救了他

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約為9/1000活產嬰兒,其中約有四分之一是屬於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

一名秦小弟,媽媽於15週開產檢時,接受高層次超音波發現胎兒主動脈弓狹窄,醫師研判動脈導管於出生後數天可能發生自然閉合,此時降主動脈有可能處於低血流狀態,恐導致急性腎衰竭及休克,屬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因此,在男嬰出生後,緊急給予前列腺素E1保持動脈導管開放,同時由電腦斷層攝影確認狹窄狀況,進行手術修補主動脈弓;術後的恢復狀況良好,小嬰兒現在已出院,復原及生長狀況良好。

新生兒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死亡高 及早診斷為存活關鍵要素

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約為9/1000活產嬰兒,其中約有四分之一是屬於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一般的定義是指在出生後一年內需要經由手術或心導管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先天異常在已開發國家是新生兒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而在這當中,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比任何其他異常造成的新生兒死亡都還多。

不過,大部分罹患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可以藉由超音波檢查診斷,即時的給予前列腺素緩解治療,維持動脈導管暢通,接下來使用手術或心導管介入治療予以完全矯正或者階段矯正,但是這些介入治療往往必須即時,通常必須在出生後一週內執行。

缺氧、休克恐造成發展遲緩 儘早介入治療以減少後遺症

雖然,近年來已可藉由早期介入治療而長期存活,但因為腦細胞是最容易在缺氧休克及休克後的再灌流所損傷的細胞,這樣的狀況在罹患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廣泛的存在,使其有較高的風險在日後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以及需要特殊的協助。

以主動脈弓狹窄為例,在新生兒期需要透過動脈導管來提供系統重要器官的血流供應,所以動脈導管關閉時往往歷經嚴重的缺氧及休克,所以有最高的風險罹患發展遲緩。因此,產前的預知或者出生後早期的診斷,可以減少缺氧及休克的時間,進而避免重要器官長期損傷,以減少長期併發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