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問題不掛心 熬夜、劇烈胸痛「主動脈剝離」險致命

高血壓是造成主動脈剝離主要的風險因子,尤其氣候忽冷忽熱冷時,血管收縮引起血壓飆高,特別會造成主動脈剝離。

五十歲葉先生從事教育服務業,常熬夜工作,有高血壓病史,過去也沒生過什麼病,對高血壓問題從不掛心,也沒服藥。偶然發生心悸、胸悶,也不當一回事。某日因熬夜工作,突然劇烈胸痛,心跳越來越快、視線變暗,右半身逐漸麻木無力,家人緊急將他送醫,經過心電圖、X光片及胸部電腦斷層攝影等檢查,診斷為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治療。幸好術後恢復良好,定期回院追蹤服藥控制血壓,過著早睡早起的規律生活。
喘、頭暈、半身麻痺 主動脈剝離症狀
中山附醫心臟外科主任醫師吳怡良表示,主動脈剝離發作通常很突然,症狀表現是劇烈胸痛。常於前一秒還很正常,下一秒突然感到「強烈撕裂性疼痛」,並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腦中風、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
急性主動脈剝離最危險的情況就是休克,若不緊急治療,發病後1小時增加1%死亡率,48小時就有近50%的死亡率,是極高度危險的急症,因此醫療團隊診斷和治療,都須與時間賽跑。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控制三高危險因子
吳怡良醫師說明,一般認為主動脈病變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隨著社會型態改變,飲食習慣和家族遺傳形成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長期抽菸、生活壓力等,都是讓血管內膜產生動脈硬化,血管壁失去彈性變得脆弱,成為主動脈病變的主因。心血管硬化阻塞族群越來越年輕,引發的疾病也越來越多。
衛福部近幾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始終蟬聯前三名,臺灣每年有近萬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若能事先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就可以降低發生的機率。
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 有這四大重點
高血壓是造成主動脈剝離主要的風險因子,尤其氣候忽冷忽熱冷時,血管收縮引起血壓飆高,特別會造成主動脈剝離。吳怡良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病患,應該在天氣變化時注意控制血壓。
1.最好戒菸戒酒:
這應該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了,菸酒對心血管疾病來說,是一個隱性殺手,即使無法戒除,也應嘗試改變惡習。
2.養成運動習慣: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從事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騎單車、做家事、健身操、太極、社交舞、桌球等,每天至少30分鐘,每週宜有5-7天,對於不能勝任上述建議者,可選擇較低強度的運動,並縮短時間,會比處在靜態活動的生活型態來得好。
3.維持合理體重注意飲食作息:
理想體重是維護身體健康的基礎;且應從小開始,每天均衡攝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食物,且儘量選高纖維、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也要多喝白開水,因白開水是人體最健康、最經濟的水份來源。
4.每天測量血壓:
針對今天主題「預防主動脈剝離」,每天為自己、為親友做一次血壓檢測。不僅在忙碌現代生活中和家人在一起,還能隨時關心彼此健康、生活狀況,一舉數得。
遠離三高控制血壓 預防心血管疾病
氣候乍暖還寒,常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提醒有高血壓病史、肥胖、慢性病患者,天冷要注意保暖,平時要避免抬重物或舉重,以防止增加腹腔壓力。遠離會使血壓升高的三高飲食,多攝取蔬果、保持心情平穩、維持運動習慣。
吳怡良醫師指出,急性主動脈剝離也常發生於身體硬朗的人,別輕忽血壓控制,身體如有胸痛、呼吸困難應趕快就醫,才是上上之策。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