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症更致命的心臟衰竭! 九旬老翁這樣做保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血管疾病長居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近五成,比起某些讓人聞風色變的癌症還致命。

心臟衰竭是一種徵狀的表現,俗稱「心臟無力」。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血管疾病長居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近五成,比起某些讓人聞風色變的癌症還致命。在台灣因生活型態及壽命延長的原因,罹患心臟衰竭的人數也逐年上升。
心臟衰竭並非長者專屬病 年輕高危險群也要小心
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心臟衰竭科主任黃金隆表示,心臟衰竭並非只有老人罹病,年輕族群也有可能,如因流感、腺病毒等感染導致的心肌炎或是毒素,像是酒精、毒品、化療等過度接觸,都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其他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腎臟疾病、過度肥胖、心肌梗塞等,都有可能演變為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或無力,顧名思義就是心臟有結構性或功能性的異常,導致無法提供足夠的血量供應身體各部份,進而導致身體多處不適,常見的症狀如活動呼吸喘、疲倦,體力下降、食慾差、下肢水腫、四肢冰冷、尿量減少、腹部脹氣、消化不良等情形。
藥物治療搭電子儀器 良好生活習慣減緩心臟惡化
至於治療及照護目標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及活動功能,減緩心臟功能惡化,降低住院率,延長病人壽命。黃金隆醫師說明,針對早期心衰竭病人應給予預防措施,再利用目前進步的藥物、植入性電子儀器,若是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心臟衰竭的病人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降低總住院的天數不再遙不可及。
臺中榮總於於107年3月開始配合衛福部開始實施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期望透過全人醫療照護,協助病人及家屬於擁有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減少可避免的症狀惡化及不必要的再住院。
心臟衰竭自我照顧 飲食、心肺運動皆是「功課
黃金隆醫師指出,心臟衰竭自我照顧說難不難,但執行起來需要時間,甚至是家屬共同協助,尤其病人每次回診,都需先至個案管理師衛教室進行評估及。醫療雙方都需彼此信任配合,且「照顧身體」這件事,絕非只是醫療人員的責任,病人及家屬也需要「繳交回家作業」。作業項目包含藥師的藥物衛教、營養師的飲食注意事項、復健師的如何正確心肺運動,以及個管師統整病人個別化的「生活方式」,讓醫療貼近病人。
有一位高齡94歲爺爺,因心肌梗塞後出現心臟衰竭現象,透過藥物治療順利出院。這類高風險病人,除了口服藥物治療外,體重測量、血壓紀錄、尿量監測等都是極為重要,透過家屬的學習,將這些紀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回診,親自將「家庭作業」交出,讓個管師及醫師作為是否調整用藥的重要來源評估項目。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