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飢餓密碼 你是「肚子餓」還是「心餓」

臨床心理學家Susan Albers表示,「生理餓」和「心理餓」不相同,前者與上一次進食時間有關,「心理餓」則可能是壓力、煩惱或疲勞引發,建議肚子餓時,先思考一下,究竟有哪些事不開心或壓力大,還是只是嘴饞,可能稍微走走或休息一下,就不會想吃東西了。

我們肚子餓會吃東西,慶祝會吃東西,心情不好也想吃東西,究竟是「肚子餓」還是「心餓」?臨床心理學家Susan Albers表示,「生理餓」和「心理餓」不相同,前者與上一次進食時間有關,「心理餓」則可能是壓力、煩惱或疲勞引發,建議肚子餓時,先思考一下,究竟有哪些事不開心或壓力大,還是只是嘴饞,可能稍微走走或休息一下,就不會想吃東西了。

你的餓不是真的餓 可能是身體有心結要解

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Susan Albers表示,無聊是「心理餓」最常見的原因,人常常忽視自己的飽足感,只因為吃東西是殺時間的好方法。若你想吃東西前,先評估一下飢餓感:我想吃什麼,為何現在一定要吃?我是真的餓嗎?還是心裡有不愉快的疙瘩?

「有時肚子餓,其實是身體在告訴你有些心結要解。」她解釋,你可能只是壓力太大或太過疲累─太累也是飢餓頭號誘發因子,要出門走走紓解壓力,或休息回復體力,飢餓感就消失了。「找出你困擾你的事情,並找到讓你放鬆的方法。」她補充,你以為你肚子餓,其實也可能是嘴饞,而嘴饞有可能是你焦慮,或者為某件事傷神,所以你突然好想吃巧克力。

另外,另一件讓你錯估飢餓的事情,就是吃東西時分心,例如看電視邊吃飯,很容易不自覺吃太多。建議吃東西時,只要專注吃就好了,不要做其他事情。

另一個「心裡餓」,是你餓到生氣,Susan Albers說明,有些人真的飢餓時,可能會等一下才吃東西,有可能餓過頭「轉生氣」,手頭有什麼東西就吃。她建議,理解自己的飢餓模式,例如發現你每天早上10點容易餓肚子,不如提前午餐,避免餓過頭情緒主宰你。

對抗「心裡餓」 臨床心理學家提3

針對對抗「心裡餓」,Susan Albers強調,與其注意吃飽沒,不如問「滿意你吃的食物嗎?」;與其在意你想吃時麼,不如強調「你現在需要吃時麼?」。她提供3個小技巧:

(1)審視你的飢餓,吃東西前,給自己5分鐘想想。

(2)辨別是「生理餓」還是「心裡餓」。

(3)若是「心裡餓」,放下手頭的事,休息冷靜一下,尋找放鬆的方式。

若你無法抵抗「心裡餓」困擾不已,可能已成反覆型心理飢餓,也可尋求專家協助,有可能是甲狀腺疾病或睡眠不足,或者有心理障礙。

參考資料:

1. Decoding Your Hunger: Are You Really Hungry or Not?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