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膚患者告別火燒皮 生物製劑療效亮眼

入秋之際忽冷忽熱,常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苦惱的時節。一名二十歲男大生,自幼稚園始就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折磨,其紅腫熱痛等病症竟達皮表面積八成以上,皮膚脆弱且極癢難耐,也因其病症屬頑固型控制更加困難。今年九月剛入秋時,又因為症狀惡化,住院治療近一個月。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屏障異常併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的的疾病,與基因遺傳及環境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是台灣民眾常見的疾病。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醫師說,可能因為現代人的免疫系統越來越差,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越來越多,台灣約每十人就有一人罹病,且多半在小時候就開始發作。

消極治療竟導致疾病惡化 患者病灶蔓延全身

劉懿珊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孩童專屬,仍有不少患者病況未隨著年紀增長而減緩,且疾病對成人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劇烈。部分個案因為病灶發作於特殊部位,包括私密處生殖器、乳頭等,導致密關係受限,還可能併發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相關疾病。

劉懿珊醫師指出,該名男大生小時候確診異位性皮膚炎時,病灶約佔體表面積五成以上,但當時卻因病情不嚴重而消極治療,導致長大後一遇到氣候變化、壓力大或感染時,病灶惡化容易,也曾演變成全身紅皮症。最嚴重時,其病灶約佔體表面積八成以上,也常出現流滲出組織液、化膿等病灶。

劉懿珊表示,該名男大生為異位性皮膚炎中重度患者,過去曾透過照光治療、免疫調節劑治療等。但照光治療每週須進行三次療程、每次需數分鐘,患者因課程安排難以配合治療;後雖以免疫調節劑治療,但相對會造成免疫力低下,也可能會有肝、腎毒性等副作用,需要定期抽血監測。

生物製劑療效突破 一個月病灶縮小至一成

該名男大生最後選擇新型生物製劑作為治療,用藥一個月後,全身病灶即縮小至體表面積一成,病灶僅剩手掌、腳掌有部分紅疹、搔癢感也大幅降低。劉懿珊醫師說,新型生物製劑可精準控制發炎反應,且不具部分現行療法的副作用,尤其癢感可大幅降低,患者睡眠品質有望恢復。而使用生物製劑出現的眼睛癢或乾澀副作用,透過點眼藥水、補充眼睛營養素,做好眼睛保濕可漸漸獲改善。

劉懿珊醫師呼籲,千萬別再輕忽異位性皮膚炎,它是全身性系統的發炎反應,若長期未治療,不僅影響身體外觀,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今日的治療已日益多元,透過藥物的選擇,患者也能精確抑制異位性皮膚炎致病因子。此外,自12月起,健保開放給付新型生物製劑,重度患者若經照光治療、免疫調節劑治療後病灶改善不顯,有望可申請給付。

為鼓勵異位性皮膚炎的成人病友們勇於追夢,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別舉辦「『異』氣相挺、『異』外人生——勇敢追夢 『異』起挺你」病友圓夢計畫,募集適當治療後的中重度病友,以活動報名表簡述自我夢想,入選者可獲得圓夢金,即刻起至十二月底,歡迎病友們勇敢起飛、放膽追夢,報名表及報名方式詳見「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網站https://reurl.cc/nVREkn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