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便祕好苦惱 藥師教你吃益生菌

腸胃不好,經常腹瀉、便祕,益生菌怎麼吃?益生菌可助增加腸內好菌數量,恢復腸道菌相平衡,有助腸胃道、免疫系統健康,開業藥師王品喬指出,挑選益生菌要能「耐熱」、「耐酸」和「耐膽鹽」,搭配幫助好菌生長的益生質,建議三餐飯後1-2小時內服用,且至少持續1-2週,尤其便祕民眾,更要多吃蔬果、多喝水,才能真正幫助改善腸胃道症狀。

腸道菌相失衡 免疫、代謝疾病都來

「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更是免疫器官,腸道內有數以億計微生物,是一支免疫大軍,堪稱防疫第一線。」王品喬藥師表示,當菌相長期不平衡,壞菌多於好菌時,無法處理的毒素或病菌會引起發炎反應,這類發炎物質經由腸道吸收到身體各處,慢慢累積恐造成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過敏等。

此外,有黏膜之處都存有許多細菌,當腸道菌失衡影響免疫系統後,女性私密處也容易會壞菌感染。而且腸道神經與大腦有連結,醫學上稱「腸腦軸線」,已有許多研究探討腸道菌與焦慮、憂鬱、自閉症的關係。

哪些人可考慮益生菌 藥師報你知

定時定量補充補充益生菌,有助腸道菌相平衡,哪些人可考慮吃益生菌?王品喬藥師指出,第一「常放臭屁」:若正常飲食,放屁仍很臭,可能就是壞菌太多。二「排便次數不正常」:正常每天排便1-2次,低於這次數即便秘,易吸收毒素;三「便便有沒有成形」,正常是香蕉狀,呈金黃色,若呈散狀,屁股難擦乾淨,代表腸道不健康,如果糞便還沉在水中,更代表纖維攝取不足。

益生菌要耐熱、酸、鹼 添益生質助生長

至於益生菌如何選,王藥師建議,益生菌活性很重要,必須能耐熱至40度,否則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死亡;再來要耐酸,才能抵抗胃酸,到達腸道後,還要能耐膽汁,通過這些考驗才有機會在腸道生長。提醒民眾注意業者提供的臨床試驗證明,或者相信有信譽的品牌。

另外,有些益生菌還會添加益生質,例如木寡醣、果寡糖等,王藥師解釋,益生質就是益生菌的食物,特點是不會被胃酸消化、吸收,到達腸道後能幫助益生菌生長,增加,而蔬菜、水果更是天然的益生質。當細菌和益生質交互作用會產生有機酸,可幫助腸道蠕動,改善便祕。

這個時間點吃 幫好菌長留腸胃道

一般產品都建議空腹吃,但王品喬藥師建議,不要一早起來空腹吃,這時已空腹6-8小時以上,胃部沒有食物只剩胃酸,若產品不耐酸容易失去活性,最好三餐飯後1-2小時再吃,或者睡前吃,並固定服用時間。此外,益生菌至少要吃1-2週以上,好菌才能定居在腸道,但如果是過敏體質,更要吃8週以上,才能判斷是否有效。

王藥師分享,現代人壓力大、飲食不均衡,最常建議便秘的患者補充益生菌,還要多吃水果,並喝體重乘以30毫升的水,「湯湯水水都算水分,但茶和咖啡都是利尿劑,反而會增加排尿量,喝一杯就要補充1.3杯的水回來。」否則水分、蔬果吃不夠,再多益生菌都沒用。

此外,若吃完益生菌後會脹氣,可以慢慢逐量適應,而免疫系統有異的民眾,則應先請教醫師。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