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重要醫療決策選擇時 該怎麼做決定?

46歲的陸先生,三年前診斷出糖尿病合併腎病變,在高醫腎臟內科門診持續追蹤治療;隨著疾病的進展,腎臟功能起起落落,最近幾次的回診主治醫師都跟病人提到:除了積極的藥物治療、控制飲食、注意日常用藥安全及調整生活習慣等,延緩腎功能下降的策略外,之後要有考慮換腎或準備洗腎的心理準備。

陸先生看診後總是獨自一人到衛教室,頭低垂眉頭緊皺,幾次接觸相處後感受彼此的關心,不多話的他娓娓訴說:「女兒才11歲,只有洗腎這條路,沒有其他選擇了嗎?」壯碩的身軀攤坐在座椅,表情滿是懊惱與沮喪。

末期腎臟病 落實病人參與治療選擇權

高醫腎臟內科衛教護理師蕭仕敏以「面對末期腎臟病,病人治療模式選擇」為例,病人看診後經醫師評估說明,醫師會開立「面對末期腎臟病,我應該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QR code處方單;病人可於當次門診後至腎臟衛教室進一步諮詢與了解,或先返家後掃描QR code連結影片資訊與家人共同了解與溝通,等到下次看診時,再與醫療團隊共同討論。

蕭仕敏指出,末期腎臟病有各種治療方式,包括(1)腎臟移植:俗稱換腎、(2)血液透析:俗稱洗血、(3)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及(4)安寧緩和療護。對於高齡或已有多重慢性器官衰竭的病人而言,洗腎也許可以延長壽命,卻不一定能改善身心負擔和生活品質。因此,可以考慮選擇安寧緩和療護,以減輕身體不舒服及維持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腎臟移植是最好的治療選項。但如果沒有適合的五等親親人可以捐贈,在等待換腎的過程期間,就可以選擇血液透析或是腹膜透析兩種腎臟替代療法。以往的治療模式決定,大多是由醫師評估病人後給予治療選項的建議,但有時因未明確考量病人自己的想法,容易造成彼此醫療認知上的落差。目前透過醫病共享的決策過程,可以根據自身在意的層面和期待,獲得符合自己偏好的治療建議,再與醫師與衛教師共同溝通討論。經深思熟慮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決定,落實病人參與治療的選擇權,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想法轉個彎 洗腎心情大轉彎

在獲得陸先生同意,衛教師積極與陸太太取得連繫,在家人的支持下,主治醫師與衛教師共同運用醫病共享決策過程,以病人及家屬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充分說明與安撫後已欣然接受,在等待換腎期間,做好透析導管的準備。當需要洗腎時,可以直接由門診平順的進入透析療程,而不影響工作與生活作息。

蕭仕敏提醒,如果有腎臟照護的相關問題,可向高醫「腎臟衛教室」諮詢,讓專業的醫療團隊共同守護您的健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