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肝癌、腫瘤保命 全靠「射頻消融」微創治療

一名50歲張女士,4年前發現肝臟腫瘤後,進行右肝全切除,但兩年後腫瘤復發在代償增生的左葉,來到長庚醫院進行射頻消融手術,無法消融到正確位置,第二次透過影像融合技術,以及對比劑超音波導引下再次消融,成功消滅腫瘤,迄今2年未再復發。肝膽胃腸科醫師的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盧勝男表示,每年約有1萬例的肝癌新案,6分之1比例選擇「射頻消融」作為首次治療方式。

超音波導引釋放能量 凝固局部組織治療

盧勝男指出,射頻消融(RFA)或稱為電燒,原理是在超音波精確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部位,再釋放出射頻能量,進一步讓局部組織凝固性懷死,達到治療目的,目前已成為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盧勝男解釋,屬於微創治療的射頻消融,外表只有針孔,局部損傷很少,根據統計,對於早期肝癌,完全消除腫瘤的成功率約86%,局部再發率與合併症則小於5%,在肝癌治療上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結合「影像融合技術」 消融效果更準確

不過,盧勝男指出,雖然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很簡單,但還是有些困難病例,例如超音波看不到腫瘤部位、沒有適當的進針途徑、周圍有易受傷的組織,如腸子、膽囊等,就需要較高技術或科技協助,才能達到消融效果。

盧勝男舉例,像「影像融合技術」就是把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資料輸入超音波機,經過比對程序之後,在做超音時,就可以看到同一切面的電腦斷層影像,找到超音波看不到的腫瘤;而「超音波對比劑」則像電腦斷層一樣,打入對比劑可提供醫師更多影像資訊,讓原本看不到的腫瘤,更有機會被看到。

「射頻消融」治療範圍擴大 對抗肺、腎臟等腫瘤

盧勝男強調,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消融腫瘤的範圍,已從最早的半徑1.5公分,擴大到目前4公分左右,未來可望將腫瘤區域完全消融,而無殘存腫瘤細胞。值得關注的是,射頻消融目前最多運用在肝癌治療,但還可以運用在甲狀腺、肺臟、腎臟、骨頭等部位的腫瘤。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