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不可怕 第一線標靶藥可望延長產生抗藥的時間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肺癌患者有六成發現時已為晚期;目前,肺癌已邁向精準醫療的趨勢,醫師在治療前可藉由病理型態和基因檢測,為患者選擇適當的治療。尤其是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變的肺腺癌,依據病患的治療目標、對副作用的接受度、經濟能力綜合考量,選擇最適合的標靶藥物,有機會將抗藥性發生的時間延後,達到長治久安的治療目的。而讓肺腺癌病人感到害怕的腦轉移,使用適合的標靶藥物也能有不錯的治療成效。

肺腺癌病患超過五成以上為EGFR基因突變 應以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

高醫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表示,肺癌有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且非小細胞肺癌又區分為肺腺癌、鱗狀細胞肺癌與大細胞肺癌;目前發現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約佔百分之五十五,ALK基因突變佔百分之五, ROS1基因突變佔百分之二。

而針對EGFR突變的肺癌該如何治療?洪仁宇主任指出,第一線治療標靶藥物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第一二代平均約治療10-12個月之後產生抗藥性,第三代產生抗藥性的時間則將近19個月。目前在台灣第一、二代有健保給付,第三代尚無健保,每個月要自費十六萬元左右。

選擇標靶藥物要考量副作用 生活品質和療效

晚期肺腺癌的治療目標是長治久安,盡可能讓病人活得久活的好,所以在選擇標靶藥物時,增加療效、降低副作用及維持生活品質,都是重要的考量。洪仁宇主任進一步指出, EGFR TKI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相較於化療輕微,主要有拉肚子、皮疹等。選擇第一線藥物時,要考慮病人對於治療反應的期待以及病人的體力。

第一線治療選擇新趨勢 國際治療指引有解

NCCN肺癌治療指引指出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第一線治療可選擇第一、二、三代的標靶藥物;以往第一線以第一、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大約十至十二個月會產生抗藥性,其中大約有一半病人是產生T790M突變,這些病人後續可用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一代接一代使用,第一線使用一、二代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之後,若沒有驗出T790M突變、或身體狀況無法再接受下一線治療、或無法採集檢體化驗癌症抗藥性的原因,後續都無法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而需要考慮以化療為主的治療方式。

目前NCCN肺癌治療指引將第一、二、三代標靶藥物都列入第一線治療選擇,也將列為現有選擇中的首選,因為相較第一代標靶藥物,第三代藥物能夠延緩抗藥性發生的時間將近9個月,而延遲使用化療的時間。但目前在台灣,第三代藥物仍需自費。

針對腦轉移的病患,可考慮選擇比較容易穿透血腦障蔽的藥物,而第三代標靶正具有這個特性。

切片確認晚期肺腺癌 要耐心等待基因檢測

肺腺癌病人剛知道得病時心情都很不好,而且都希望能趕快治療!但是,洪仁宇主任特別呼籲,切片之後確認罹患晚期肺腺癌時,以前的選擇是只有化療,現在雖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但大約還需要一週時間做基因檢測。所以,建議病人耐心等待基因檢測的結果,才能選擇副作用較少且效果好的藥物來做治療,真正達到長治久安的治療目的。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