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浹背是糖尿病?86歲阿嬤「這件事」成功控制糖尿病

【早安健康/吳慧禎報導】每個人都會流汗,從汗水的狀況竟也能看出身體狀況嗎?日本汗症專家五味常明曾經列舉,流汗位置與汗水量的變化,可能是疾病徵兆,比如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容易造成臉潮紅,臉部大量出汗;而流汗集中在上半身的人則要警覺糖尿病,因為糖尿病引發神經病變,便會導致下半身無法正常出汗,使汗水轉移至上半身大量排汗。 

文明病時代下,現代人三高常伴左右,人人自危,近30年來全球糖尿病患人數增長之快,絲毫不容忽視,也讓「流汗集中上半身是糖尿病跡象」的言論一再掀起話題。對此,糖尿病專科診所「游能俊診所」院長游能俊呼籲,「小心,這是言過其實了!」 

談到異常出汗與糖尿病的關係,游能俊醫師說明,要根據出汗不正常而發現糖尿病的比例相當低,通常是發生糖尿病後已經產生嚴重併發症,當「神經病變」程度很嚴重時,才會出現腳部、下半身比較不出汗的情形,這正是因為神經調節出狀況,游能俊醫師指出,其它像是腳麻、腳毛脫落得厲害、一吃東西臉上會冒汗,也都是源自相同問題。 
換言之,「流汗集中上半身」並不適合作為預測糖尿病疾病的主要方法,游能俊醫師提醒,糖尿病常見症狀仍是「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泌尿道容易感染或發炎。不過,他預估,全台灣將近400萬人都身陷糖尿病危機,因為官方統計糖尿病友超過200萬人,但約有180萬人其實已有血糖異常、甚至已是糖尿病前期,而這些人可能並沒有明顯症狀。 
因此,醫師建議,想揪出糖尿病的蛛絲馬跡,務必透過定期體檢、健檢,觀察血糖與血脂變化,定期測量體重或體脂,才是更務實察覺糖尿病風險的方法,尤其應在40歲以前就提高警覺,門診更曾有18歲以下的糖尿病案例發生。 
糖尿病檢查指標標準 


飯前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 
正常<100數值<140  數值<5.7%
前期糖尿病100< 數值<126140< 數值<200   5.7%< 數值<6.5%
糖尿病數值 >126數值 >200數值 >6.5%

86歲阿嬤空腹血糖飆破300…半年內竟成功控制糖尿病!下一頁看她怎麼做到的! 

「身為糖尿病患者,生活需要一套標準SOP,三餐飯前飯後測血糖、何時服藥,以及注意飲食方式與攝取營養,也要有足夠的運動量,以維持健康。」游能俊醫師分享,一名86歲糖尿病女性患者,在藥物、飲食與運動三方配合調理下,不需要再天天注射胰島素,成功控制糖尿病! 

該名女性患者起初因為突然消瘦4公斤、經常疲倦、口渴,檢測發現血糖異常高,飯前血糖值超過300、糖化血色素(HbA1c)達12.3%,皆遠超過正常值,確診糖尿病;檢測身體數值,她的脂肪量高達41.6%,肌肉量更是遠遠不足。觀察日常飲食也發現,她平時醣類食物不忌口,愛吃白飯與饅頭、飯後又吃水果,蛋白質攝取不夠,運動量也不足.脂肪過多、肌肉量太少,這些都使她成為糖尿病高危險群! 
透過少量口服藥與注射胰島素,以及醫師團隊輔助營養調配,例如戒掉饅頭等精緻澱粉,一餐飯量調整成半碗,水果減量,每天多增加雞蛋、豆製品、魚類的份量以補充蛋白質,至今還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成功達成控制目標,肌肉量大增近3公斤、體脂也降至37.2%,空腹血糖值順利降下來、糖尿病控制得相當穩定,體力更是漸漸恢復。「控制糖尿病SOP不再是照表操課,而是健康的生活習慣!」游能俊醫師強調,唯有徹底改變生活型態,才能讓糖尿病照護得當,預防未來併發症發生,更是降低死亡風險的關鍵。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