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黃金準則」 肝纖維化震波檢測儀更精準 

肝癌是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若能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接受治療;臺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勝舜表示,目前可用來評估肝纖維化及肝硬度且非侵入性的檢查,已有肝臟纖維化震波檢測儀及高頻超音波,其中震波檢測儀,準確度已達九成。

穿刺檢查仍有風險 臨床上以非侵入性為主

楊勝舜指出,許多民眾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被告知肝臟表面看起來粗粗的,其實超音波檢查,常因操作者經驗和主觀看法有出入,近年來,判斷肝纖維化程度的儀器逐漸發展,甚至血液檢查,也可用來判斷病症。

檢查肝臟新利器 非侵入且免抽血 

楊勝舜說,目前診斷肝病嚴重程度的「黃金準則」仍以肝臟穿刺(切片)檢查為主,許多民眾聽到穿刺或切片常感到害怕,加上肝切片屬於侵入性檢查,仍有千分之一會出現出血、感染,甚至死亡等風險;楊勝舜解釋,一次穿刺取得組織僅肝臟整體的五萬分之一,代表性較不足,目前臨床上盡量以非侵入性檢查為主,除非要確診是否有肝纖維化的程度,才會透過穿刺進行檢查。

肝臟反彈波計算軟硬程度 準確度達九成

楊勝舜提及,用來評估肝纖維化及肝硬度且非侵入性的檢查,有肝臟纖維化震波檢測儀及高頻超音波,以及附加特殊軟體之核磁共振造影等;肝臟纖維化震波檢測儀,是將超音波探頭放在右胸外側下方肋間肝臟位置處,頂端對皮膚表皮施壓,這時脈衝波傳導至肝臟,透過肝臟出現反彈波來計算軟硬程度,準確度已達九成,幾乎可取代肝穿刺檢查,是目前臨床上檢查運用作多的一種。

檢查肝臟新利器 增加病患檢查意願

另外,此儀器能同時評估脂肪肝程度,因此可提供像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評估追蹤的一個客觀臨床數據,楊勝舜提醒,儀器目前只能偵測到皮下2.5至6.5公分的位置,若為腹水或肝腫瘤者較無法精準測量;雖目前健保尚未給付,若能早期檢查、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讓肝臟檢查有更多選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