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新觀點 這些「警訊」竟是血糖異常?

一位57歲羅姓婦女,長期受焦慮、怕熱、多汗、失眠及反覆性陰道感染等症狀困擾,初期以為是更年期到來,到童綜合醫院中醫科接受接受糖化血色素等相關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1,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經過中藥治療後,除血糖控制穩定外,陰道發炎的症狀也獲得改善。

高血糖危機四伏 中醫治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加上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等到症狀變嚴重才驚覺罹病。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建雄醫師表示,中醫門診協助過許多患者確診第二型糖尿病,如一位50歲吳姓男性,晚上夜尿、頻尿又常覺得口乾舌燥、怕熱,因此影響睡眠,其糖化血色素已高達14,經醫師治療後,血糖控制愈來愈穩定,夜尿、頻尿也改善。

哪些「上火」症狀? 高血糖莫輕忽

傳統的中醫理論多認為糖尿病屬於陰虛,但以滋陰藥物針對糖尿病前期、早期和中期來治療,往往效果不甚理想。近年來創新的中醫觀點認為,第二型糖尿病病程包括「鬱、熱、虛、損」。在早期多屬「鬱、熱」,患者常常表現出「上火」的症狀,如口渴多飲、小便頻數、食慾亢進、容易飢餓、煩躁、便祕、怕熱、多汗、焦躁、失眠、頭脹、頭暈、反覆陰道炎、尿道炎、皮膚炎等眾多不典型的症狀。

中醫對症下藥 清熱瀉火調控血糖

陳建雄醫師說,在「鬱、熱」這兩個階段,身體機能處在過度亢奮狀態,這時期身體的胰島細胞其實是過度分泌的。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會讓胰島細胞逐漸疲乏,甚至衰竭,最終身體無法再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必須依靠注射胰島素治療。中醫早期治療的重點方向是「清熱瀉火」,截斷這種機能過度亢奮的狀態,可讓胰臟適度休息,延長胰島細胞的「使用年限」。

隱形殺手糖尿病 留意併發症狀

陳建雄醫師提醒,糖尿病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和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慢性腎炎等關係密切。有些患者在急性腦中風或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後,才意外發現有糖尿病。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是糖尿病常見症狀,併發視力模糊、傷口痊癒較慢、容易飢餓、疲勞、虛脫感、皮膚癢、反覆陰道、尿道感染、手足感覺麻木遲鈍、經常合併有中醫「火熱」的症狀時,宜提高警覺,進一步到院檢查。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