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 翻轉人聲-耳科權威吳哲民回首20年

◆本書特色

*以32位從嬰孩到銀髮案例的真實故事,現身說法提供經驗分享。

*認識聽損、助聽器、人工耳蝸最新資訊,以及實用的相關團體與醫療補助。

*作者20年的人工耳蝸之路,對後輩具關鍵性啟發,更「醫人醫心」造福大小聽損者。

*透過豐富照片,讓本書更有溫度,輕鬆看懂作者數十年的行醫精華。

*本書不僅適合一般民眾作為預防性衛教,或病患家庭吸取知識與經驗,同時適合耳科新生代醫師汲取前輩的精華淬鍊。

部份精彩內容

*風速女孩的逆轉勝

在田徑場上像風一樣快的她,誰能看出她是聽損女孩?一出生就雙耳極重度聽損、6歲植入人工耳蝸、目前才就讀國三的許樂國小六年時光在歧視、輕蔑、言語攻擊、自卑中度過。所幸國中時遇到伯樂教練,在田徑中找到自信,2017年12月才接觸欄架競賽,她努力克服障礙(起跑慢一拍、身體平衡感差),2018年秋季開始屢屢奪冠,截至2019年4月累計獲得七面全國賽金牌(100公尺跨欄六金、100公尺一金,皆與一般選手同場競賽),她將努力跨向「聽障奧運」舞台。聽損又如何?當它成為動力,自信光芒更耀眼!

*聽損兒也能成為資優生

今年台大大三學生的家瑄,1歲半時因沒有發出任何語言,就醫被診斷有極重度聽損,2歲多植入人工耳蝸。家瑄小時候常會覺得睡一覺醒來就能突然聽見了,長大後才知道這只能是夢想。認真接受長期聽語訓練後不僅字正腔圓,中小學是各項朗讀、演講比賽常勝軍,更展現寫作方面的優異天賦,學業成績均獲得市長獎,以傑出成績考進台大。她的表現說明了:只要努力,聽損孩子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甚至更優秀。

誰說聾啞是她的宿命

15歲的敏嵐出生在一個聽障家庭,父母都是聾啞人士,而她也逃不過這個宿命,生下來就是個極重度聽障的孩子。敏嵐的爸爸因手語溝通受限,飽嚐艱辛,生活與工作常碰壁,他不希望女兒重蹈覆轍,「女兒的世界要比我好」!於是聽從醫師建議,在敏嵐3歲時植入人工耳蝸,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如今敏嵐聰明伶俐,還能擔任雙親的隨身手語翻譯員,自己的聽、說能力也不輸一般人。

跳出「聲」動舞曲

20歲的楊昕,從小就很喜歡跟著擅長舞蹈的媽媽一起跳舞律動,擁有良好的舞蹈天賦。4歲開始學跳舞,舞蹈伴隨著她成長。但長大後卻因聽力出現問題,較難掌握現代舞及芭蕾舞,所幸植入人工耳蝸之後,節奏清晰明快的街舞表現得非常出色!楊昕沒有因為聽力受損就放棄夢想,而是換條路繼續「舞」動她心愛的夢想。

失聰不絕望!解決問題陪孩子順利成長

「你的孩子是個聾子!」面對這殘忍的宣判,師韋的爸爸心想這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四處尋求偏方未果,決定讓孩子開刀植入人工耳蝸。由於師韋的父母都是老師,對師韋施以循序漸進的步驟性聽語復健,效果極佳。如今師韋已是20歲的氣質帥哥,聽、說能力俱佳。「感恩、懺悔」四個字陪他們度過難關,不抱怨、接受一切,然後積極面對、勇敢解決問題,一切都會過去,只留下心中滿滿的收穫。

*從不會說話到演講冠軍

昱玟一出生便雙耳失聰,2歲時植入人工耳蝸,開始早療聽語訓練,前三年父母帶著她每日不間斷地奔波上課,生活中也要隨時複習,足足花了兩年的時間,昱玟才能說出不算完整的句子。所幸努力是值得的,昱玟嗓音輕柔獨特,父母為了讓她有展現自我的舞台,國小、國中報名參加聽障生朗讀與演講比賽,表現驚艷、屢屢奪冠;她更將挑戰國中一般生語文競賽,要讓大家看見聽障生的表現不遜於一般人。

聽損不是瑕疵,有瑕疵的是自己的心

20歲的梓惠,一出生就雙耳極重度聽損。2歲、3歲半時兩耳皆植入人工耳蝸,升小一之前都在密集的聽語訓練中度過。同學問:「妳為什麼不去特教班?妳的聽力障礙會不會傳染?」讓她哭得很傷心。老師開導她:「聽損不是人生中的瑕疵,有瑕疵的是自己的心。」此後,梓惠敞開心胸、勇敢面對,讓聽損不再是瑕疵,如今聽語狀況穩定,已是醫學院公衛系學生。梓惠認為,上天給你關閉一道門,也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

走出聽損的陰霾,聽見希望

目前就讀明星女中的雅文,出生時左耳即聽力缺陷,小時候發展遲緩,7、8歲時才檢查出有中重度聽損,所幸右耳聽力正常。然而小學六年級某天突然聽力全失,讓她錯愕、難以接受。醫師建議配戴助聽器也毫無用處。無法與同學聊天、上課像在看默劇,她的心情跌到谷底,回家和家人吵架、躲在房間,從此封閉心門。心疼她的父母於2015年2月為她安排右耳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聽語訓練,她終於又能聽見夢想的聲音;2018年7月,左耳也植入人工耳蝸。如今她已走出聽損的陰霾,聽見希望,再也不怕與人溝通,重返信心!

為母則強!想要聽見孩子的聲音

「我想要聽見!」這些堅持的毅力、耐力及動力,都來自於育慈為孩子負責的使命感。從第一個小孩開始,只有助聽器搭配唇語,經常雞同鴨講,很遺憾錯過太多親子互動。到了第二個孩子時,無預警地聽力全失,連助聽器都無效,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為了不希望成為孩子的負擔,也不願意利用「小孩當自己的耳朵」,於是決定植入人工耳蝸。如今有了第三個孩子,經由人工耳蝸的加持,和三個孩子的溝通更順暢、互動更甜蜜,育嬰過程的哭鬧聲,都像是美妙的樂曲!

自己的人「聲」自己救

淑美是高頻聽損患者,用助聽器輔助時聽不清晰、音質差,近一半是用猜的,感覺很累、嚴重影響溝通能力,也因此無法持續她熱愛的護理工作。為了改善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重返職場,經過醫師及團隊審慎評估有五成以上成功機率的情況下,淑美堅決要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果然,人工耳蝸於術後展現效果,已重返職場的淑美很開心地說,如今句子中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比以前戴助聽器時好太多了,很高興當時做了正確的決定!

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沒找對醫療方式

68歲的廖俊松先生為台塑企業資深元老,現任台塑集團「華亞高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委員」。右耳聽力喪失多年,左耳聽力正常;但於2018年年底疑似耳中風,左耳聽力受損,從此雙耳完全聽不到!經過2週高壓氧治療無效、5週耳內類固醇注射僅有點起色;為了提高聽力接受效率,決定進行左耳植入人工耳蝸。廖俊松術後恢復良好,對人工耳蝸讚不絕口,因為若沒有恢復聽能,他只能提早退休。廖俊松鼓勵聽損者不要絕望,「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沒耐性尋找適當的醫療方式」。

◆作者簡介  吳哲民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1999.7~2014.6)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耳科中心臨床研究員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聽語委員會召集人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雜誌「人工電子耳綜論」撰寫人

現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部耳科資深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部定副教授

‧台灣耳科醫學會理事

‧澳洲科利耳大中華區外科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健保署特殊材料專家諮詢委員

‧國際學術期刊編輯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